我省近日印发《关于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九条措施》,紧盯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有的基层干部说起日常工作来一肚子委屈,各种开会、迎检,各种报数据、写材料、填表格,“忙忙碌碌的形式主义”“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让人疲于应付,抓落实反而得见缝插针挤时间、抽精力。减负,主要减的就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烦琐冗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抓落实,抓紧抓细各项工作。
增能最需要增的是什么?是与群众交流的时间、干实事的时间,是学习本领和创新能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哪项都是不小的考验,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多拿几把“刷子”、多掌握几门“硬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辜负减负减出来的时间和精力。
减负增能,减负是前提、增能是关键。综观我省出台的这九条措施,既包含“严格执行文件‘十不发’、会议‘八不开’负面清单”“双向考核评议制度”等举措,也包含“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效能”“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治理格局”等导向,“减”“增”之间,既松了绑,又加了油,定能倡树起注重实干、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