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灵魂所在。中央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出了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可见忠诚之贵。忠诚是一名领导干部的人品之本、事业之基,唯有忠诚,才能不断筑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塔基。
以忠诚强使命,养成想干事的自觉。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当前的使命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面对使命,有的同志表现出来的不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而是更多地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没有达到个人目的就抱怨组织、干事没动力、遇事不担当,把使命放在一边。忠诚来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个党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事业。只有以忠诚支撑的使命,才能持久、牢固、不变。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坚持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忠诚是领导干部的第一品质。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是对党最忠诚的干部,对党忠诚的领导干部才能做到政治鲜明、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是干事奉献的力量源泉。干部有了忠诚,才会养成想干事的自觉,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对党的事业始终如一、坚贞不渝。
以忠诚增动力,提升能干事的本领。想干事不一定能干成事,干事的自觉要靠能力和本领来支持,没有能力,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不能干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当前,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面对战略形势变化,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能力作为干事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本领恐慌意识。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要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自己时时处于充电状态,克服本领恐慌。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解决好为何学、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学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在能力和知识上保持与时俱进,随时准备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以忠诚创业绩,强化干成事的担当。干成事是一种境界、一种担当,是对党忠诚、忠实履责的鲜活体现和客观存在,是想干事、能干事的收官之作和集大成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在当前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的关键期,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各级干部重实干、勇担当,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破解难题上,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共产党员的忠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多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发展升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兴党治党中主动作为,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