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葱绿之中,新县泗店乡余河村党支部门前的鲜红党旗状雕塑显得分外醒目,矗立两边的“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几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我们通过建支部强堡垒、兴产业促发展等有效措施,不断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8月28日,泗店乡党委书记张志森说,“这个村建成的铁皮石斛园,带动8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张志森提到的铁皮石斛园,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可就近吸收大批贫困户和农村中老年闲置劳动力就业。去年,该园区被全国妇联认定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为了把这个好项目引进来,乡村两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铁皮石斛对水源要求比较高,我提出把上游的水库租下来,这样才能保证用水的质和量。”产业园负责人刘庆华回忆道,“可当时水库由别人承包并未到期,水库上游还有养猪、养鸡、养鱼三个项目,水源安全面临威胁。”
乡村两级党组织专题会议一讨论,一致认为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符合生态发展的路子。随后,乡里抽调多名党员,分别与原水库承包户和养殖户沟通,摸情况,做工作,谈赔偿。
党员扑在前,万事都不难。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水库转包和养殖户搬迁,铁皮石斛园顺利落地,泗店乡9个行政村都参与到产业之中,107户贫困户因此受益。
脱贫攻坚战,党建是关键。基层工作,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才会跟着干。“你脚上沾了多少泥土,老百姓就把你看得有多重。”张志森感慨道。
脱贫攻坚中,新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弘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创新开展“固本清源、争当红城先锋”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弘扬革命精神,在脱贫攻坚一线当先锋、争先进、比奉献。
为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作用,该县有针对性地选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到脱贫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中任职,并选派200余名第一书记、近百名科技特派员,组建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建立由优秀党员和优秀人才组成的后备库,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此外,该县还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向非公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运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以贫困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等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6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2万户贫困户,近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说起现在的生活,正在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劳作的余河村贫困户刘玉花笑得合不拢嘴:“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一万多块钱呢。”
201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12%,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