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联建共建 推进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中共浉河区委组织部

中共浉河区委组织部

浉河区坚持以大党(工)委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区域化党建引领联建共建,城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一、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共建基础
为增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我区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一是创新组织设置。统筹协调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组织设置,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将党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扎进楼栋。二是建立共建机制。坚持月例会制度,共享党建资源、共商服务实事、共解民生难题,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服务群众的能力。浉河区第八小学校门口常年车流量大,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在五里墩“大工委”例会上提出来后,“大工委”协调共建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治,保障了学生安全;三五八社区排水沟堵塞,驻区单位华辰公司主动出资42万元进行整修,极大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围绕“三有”目标,按照每个社区7人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一次性面向社会招录90名社区工作者,将工作报酬调整到2300元/月,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半数以上的社区服务面积达到500㎡以上,确保了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推进资源整合,凝聚共建力量
突出“三进社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力量向一线聚集。一是驻区单位资源进社区。按照“街道社区服务驻区单位,驻区单位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全体党员共同服务居民”的思路,社区“大党委”与驻区单位每年签订共建协议,确定共建实事。驻区单位共向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和服务场所14处、会议室56个,开放图书室、健身场所88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3700余名,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二是党员服务进社区。深化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关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三看”党员社区表现;制定下发《关于对农村(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的意见》,通过分类别、定目标、设岗位,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2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5000余名社区直管党员认领服务岗位3万多个。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员汪志宏,连续3年义务修剪小区绿化带,获得居民群众交口称赞;报晓社区老党员毛桂芝,经常陪空巢老人唠嗑解闷,帮助打扫卫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三是部门职能进社区。选派21个职能部门75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与社区网格长捆绑考核,及时发现、解决自身业务和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推动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大问题”融入“小网格”。民权办事处白果树社区一名哑巴男子身患重病,身边无亲无故,区民政局下沉人员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救治,痊愈后还帮他联系一家敬老院妥善安置。截至目前,职能部门下沉人员累计办理民生实事1万余件,解决了社区干部“看得见管不了、不敢管”的问题,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共建实效
围绕群众的关心关切和实际问题,丰富联建共建载体,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党组织就服务什么。一是搭建一站式平台,服务到“家门”。街道建立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立党群综合服务站,党建、综治、计生、民政等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还帮助居民代缴水电费、代购车票机票、代收包裹邮件等。二是运用“互联网+”,服务到“指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社区wifi全覆盖,建立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中心、社管通、社区微信公众号、民生手机短信“四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设置数字化信息管理、民生事件办理、目标任务监督考核、党员服务记录评价四大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分析、在线调度、跟踪监督、自动考核的优势,倒逼各级网格和职能部门,主动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社管通手机终端和民生手机短信,网格长和职能部门下沉人员随时上传图文并茂的工作情况;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反映问题、了解政策、预约服务,将服务距离压缩到了“指尖”。累计运用信息网络平台上报、解决城市管理和民生问题近14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 。三是实行项目化运作,服务到“心坎”。围绕推进共驻共建、引领居民自治、解决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每个社区每年设计1-2个项目,通过共驻共建单位、爱心人士、辖区企业认领和政府购买等多种途径实施项目,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已形成了“6+N”服务项目设置模式,即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爱心救助、矛盾调解、文体娱乐、结对帮扶等6项固定的服务项目;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和特色资源,设立若干个特色服务项目。湖东办事处在主干道设立8处“爱心小屋”,群众自发捐赠衣物、家电、书籍共计3万余件,让困难群众更加方便、更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贸易广场社区发挥针灸理疗师凌海燕的特长,设立“针爱”项目,无偿或低偿服务群众3300余人;五里墩办事处民族社区实施“温暖佳节、爱心餐桌”项目,每逢传统节日,西关风情酒店免费请社区空巢老人吃一顿“团圆饭”,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增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我区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一是创新组织设置。统筹协调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组织设置,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将党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扎进楼栋。二是建立共建机制。坚持月例会制度,共享党建资源、共商服务实事、共解民生难题,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服务群众的能力。浉河区第八小学校门口常年车流量大,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在五里墩“大工委”例会上提出来后,“大工委”协调共建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治,保障了学生安全;三五八社区排水沟堵塞,驻区单位华辰公司主动出资42万元进行整修,极大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围绕“三有”目标,按照每个社区7人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一次性面向社会招录90名社区工作者,将工作报酬调整到2300元/月,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半数以上的社区服务面积达到500㎡以上,确保了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推进资源整合,凝聚共建力量
突出“三进社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力量向一线聚集。一是驻区单位资源进社区。按照“街道社区服务驻区单位,驻区单位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全体党员共同服务居民”的思路,社区“大党委”与驻区单位每年签订共建协议,确定共建实事。驻区单位共向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和服务场所14处、会议室56个,开放图书室、健身场所88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3700余名,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二是党员服务进社区。深化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关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三看”党员社区表现;制定下发《关于对农村(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的意见》,通过分类别、定目标、设岗位,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2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5000余名社区直管党员认领服务岗位3万多个。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员汪志宏,连续3年义务修剪小区绿化带,获得居民群众交口称赞;报晓社区老党员毛桂芝,经常陪空巢老人唠嗑解闷,帮助打扫卫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身边党员的先进性。三是部门职能进社区。选派21个职能部门75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与社区网格长捆绑考核,及时发现、解决自身业务和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推动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大问题”融入“小网格”。民权办事处白果树社区一名哑巴男子身患重病,身边无亲无故,区民政局下沉人员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救治,痊愈后还帮他联系一家敬老院妥善安置。截至目前,职能部门下沉人员累计办理民生实事1万余件,解决了社区干部“看得见管不了、不敢管”的问题,为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共建实效
围绕群众的关心关切和实际问题,丰富联建共建载体,真正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党组织就服务什么。一是搭建一站式平台,服务到“家门”。街道建立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立党群综合服务站,党建、综治、计生、民政等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还帮助居民代缴水电费、代购车票机票、代收包裹邮件等。二是运用“互联网+”,服务到“指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社区wifi全覆盖,建立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中心、社管通、社区微信公众号、民生手机短信“四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设置数字化信息管理、民生事件办理、目标任务监督考核、党员服务记录评价四大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分析、在线调度、跟踪监督、自动考核的优势,倒逼各级网格和职能部门,主动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社管通手机终端和民生手机短信,网格长和职能部门下沉人员随时上传图文并茂的工作情况;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反映问题、了解政策、预约服务,将服务距离压缩到了“指尖”。累计运用信息网络平台上报、解决城市管理和民生问题近14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 。三是实行项目化运作,服务到“心坎”。围绕推进共驻共建、引领居民自治、解决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每个社区每年设计1-2个项目,通过共驻共建单位、爱心人士、辖区企业认领和政府购买等多种途径实施项目,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已形成了“6+N”服务项目设置模式,即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爱心救助、矛盾调解、文体娱乐、结对帮扶等6项固定的服务项目;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和特色资源,设立若干个特色服务项目。湖东办事处在主干道设立8处“爱心小屋”,群众自发捐赠衣物、家电、书籍共计3万余件,让困难群众更加方便、更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贸易广场社区发挥针灸理疗师凌海燕的特长,设立“针爱”项目,无偿或低偿服务群众3300余人;五里墩办事处民族社区实施“温暖佳节、爱心餐桌”项目,每逢传统节日,西关风情酒店免费请社区空巢老人吃一顿“团圆饭”,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