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锻造新时代的“烈火真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有感
市委组织部部务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部务会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讲话在深刻总结我国历史上吏治得失的基础上,从“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选人标准、激发干部积极性”等四个方面,对干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认识,增进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烈火真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交流研讨,大家有以下三点感悟:
要用忠诚丈量,让“两面人”无处遁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作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必须纯粹。对党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党的十八大以来,凡查处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不仅自己走上不归路、沦为阶下囚,还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干部标准千万条,对党忠诚第一条。我们选拔干部,必须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要用好忠诚这把“金刚尺”,把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是否”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按照“五观察五看”的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把需要高度警惕的“四种人”“辨”出来,把那些装得很正、藏得很深的人“挖”出来,真正让政治上的“两面人”无处遁形。
要用实绩评判,让“好干部”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为事业而用人的,不能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也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选拔使用干部决不能因私废公,打“小算盘”、搞“小九九”,而应该把实绩作为重要标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让用人之风清朗起来。干事创业容不得慵懒懈怠,改革创新容不下“为官不为”。新时代有太多难题等待我们去破解,有更多重任等待我们去承担。我们要坚持实绩用人,不看唱功看做功,重点看干部干成了哪些真事、大事,做好了哪些群众点赞的实事、好事,解决了哪些过去遗留的硬事、难事,将干部的 “虚绩”与“实绩”、“伪绩”与“真绩”区别开来,真正把自吹自擂的“孔雀式”干部、热衷走秀的“摆拍式”干部换下去,把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部、担当作为的“狮子型”干部选上来。
要用容错护航,让“担当者”轻装上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 ‘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目的是促进事业发展,但过度问责、一问了之就会让干部干事心生顾虑,没有“安全感”,怕“摸石头”摸错了路,怕啃“硬骨头”啃掉了牙,怕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干部的手脚,凉了干部的心,导致干部想为而不敢为。当前,全市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更是言犹在耳、重如千钧,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做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闯将”,而不是不干事、不出事的“太平官”。组织部门要本着对干部负责的诚心、对事业尽责的公心,主动扛起容错纠错的职责,对干部的工作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该容的大胆容,该纠的及时纠,让敢干事的干部放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包袱,让真干事的干部不当“背锅侠”,让想干事的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