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
“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感

市委组织部部务会
 

  在部务会“第一议题”上,我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重要部署,既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也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和人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虽已发表两年,但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更能深刻体会总书记的良苦用心,闪烁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断,对当前甚至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学习,总体有以下几点感悟: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总书记“把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它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整体水平虽大幅上升,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去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为5G技术进行一系列围追堵截,并将中国320多家从事通信、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赤裸裸地进行打压,这些无不说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扛牢识才、辨才、用才的职责,紧扣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政策环境用才留才,努力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要冲破藩篱桎梏,全面认识总书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改革是创新的“点火器”,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之所以科技领域多年存在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关键得益于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够强,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尚未实现自由、充分流动,阻碍创新的诸多桎梏仍有待破除。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的精神,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同时,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激情和活力,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作为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遵循科研活动、人才成长、成果转化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要优化人才环境,准确把握总书记“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的根系更加发达”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历史和现实证明,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集聚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好的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重要保证,正如好苗离不开沃土,人才的成长也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当前,高层次、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成为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迭代的关键因素,成为城市和区域间竞争新的核心生产要素。正处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要关口的信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呼唤人才、亟需人才。组织部门要“筑巢引凤”,借新时代大兴人才之风的有利契机,从“比拼优惠政策”向“优化用人环境”转变,从注重“招揽人才”向注重“用好人才”转变,着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环境,对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开展“一对一”“多对一”服务,使信阳成为聚才的“磁场”、创业的“乐园”、发展的“热土”,最大限度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