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刊发我市基层治理经验文章《基层治理解民忧》,全文如下:
基层治理解民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这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路径。
2022年以来,信阳市聚焦县乡村三级组织架构不优、运行机制不畅、人员分工不合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按照“党建统领、条块融合、数字赋能、协同联动”的总体思路,创新实施“王”字形治理架构,让组织架构更优化、职能权责更明晰、基层治理更有效,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赋能。基层治理跑出了“加速度”,蹚出了新路径。
“‘王’字形治理架构分工明晰,让基层治理上通下达、快捷高效,实现了人人肩上有责任。考核也更精准了,一把尺子量长短,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了。”12月1日,新县苏河镇党委书记张昭深有感触地说。
做优县区“顶线”
商城县红色小镇是该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点项目,总投资5.06亿元,总占地面积20.57万平方米。为推动项目高标准、高效率建设,该县成立红色小镇项目建设指挥部,由一名县委常委任指挥长、一名副县级干部担任常务副指挥长,抽调人大、政协干部参与专班,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一个集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呼之欲出。
县(区)党委、政府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的“一线指挥部”,项目高效有序地推进,离不开县(区)党政班子规范合理的分工。信阳市坚持“规范分工、团结协作”的原则,对全市所有县(区)党政班子分工进行了统一规范。县(区)党委侧重抓治理,党委常委按照分工履职;县(区)政府重点抓发展,按照“一正六副”的架构,县(区)长负总责,副县(区)长分管综合常务(工业)、交旅文创、农业、城建、民生、政法等工作。同时,明确副县级干部协助副县(区)长工作,让县(区)人大、政协领导干部参与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实现四大班子齐上阵、同心合力促发展。
做强乡镇(街道)“中线”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乡长尚孟娟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去,我们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各种任务应接不暇。现在好了,从社会上招考和县里下沉了一批人,他们很快成了乡镇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基层工作好干多了。”
信阳市聚焦破解乡镇(街道)“事多人少”“责大权小”等难题,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科学配置资源,增强乡镇(街道)“统”的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按照“综合性、扁平化”的思路,信阳市将乡镇(街道)机构统一设置为“八办一中心一队一站”(中等规模乡镇);实行派驻机构属地管理,除公安、司法部门继续实行派驻体制外,部门设在乡镇(街道)的机构和人员一律下放乡镇(街道)管理。
实行模块化管理,将乡镇(街道)职能划分为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纪检监察、组织统战、监管执法、经济发展、交旅文创、公共服务、武装工作、城乡建设“十大模块”,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管相应模块,与县级部门上下对应。
实行“减县补乡”,从县(区)职能弱化、自收自支等单位,择优选拔8890人下沉乡镇(街道),同步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在不增加总编制和财政负担的情况下,解决基层力量不足问题。
平桥区邢集镇组建人居环境、城乡建设、社会稳定等6大工作专班,每个专班均安排至少1名从县(区)直单位下沉的熟悉业务的人员,为推进重大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
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安排拥有A2驾驶证的下沉人员邱战士进入消防应急工作专班,每天分时段对所有街道进行洒水、清洁等工作。通过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发挥下沉人员参与工作的“补位”作用。
做实村(社区)网格“底线”
商城县通过政府购岗形式,比照事业单位招聘程序,招聘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且愿意扎根奉献基层的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区)“两委”队伍中,并从“选、留、育、管、用”五方面着手,有效做实村(社区)“网格底线”。
对于做实“网格底线”带来的“红利”,息县龙湖街道办事处望淮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宝已经尝到了“甜头”。“2022年以来,我们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对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了分岗明责,每颗星的创建都有人去抓,工作起来更有效率了。”他说。
按照村、社区分别不低于5人、7人的标准,信阳市增配村(社区)“两委”干部1951人。通过开展“分岗明责”,村(社区)设置党支部书记(主任)、纪检(组织)委员、宣统委员、综治主任、环保主任等岗位,社区增加物业主任、网格事务长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实行“网格管理”,全市划分网格1.81万个,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一长三员”8.86万人,其中专职网格员3.93万人,有效提升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
做畅联动指挥“竖线”
打开“H”形基层治理数字平台系统,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在群众诉求办理的“上行事项”中,网格事项通过数字平台逐级闭环化解,实现问题事项快速上报处置。
手指大屏,息县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介绍道:“在高效精准指挥功能的‘下行事项’中,上级部署通过8条高速通道实现扁平直达,‘穿透’到人;在与‘12345’热线联动的‘横向事项’中,发挥‘12345’热线‘民意直通车’作用,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疑难事项。”
“我家蔬菜吃完了,社区能帮忙代买一下吗?谢谢!”家住信阳市羊山新区健康花园小区的独居老人常女士因关节炎行动不便,在小区微信群发布求助信息。很快,她就接到了所在的前进街道新都社区第二网格专职网格员董金翔的电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一有需求我就在群里@暖羊阳,不一会儿社区人员就和我联系,他们总能为我解决难题。”常女士充满感激地说。
羊山新区在基层治理数字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助手将网格便民服务群、社区居民微信群、小区物业群、业主群等纳入平台管理,把服务延伸至每一个家庭,搭建起网格员与居民间的线上沟通交流渠道。
在实际工作中,信阳市以数字化倒逼组织流程优化,打造市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室、村(社区)网格工作站,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并按照“管用、好用、爱用”理念,开发出以群众诉求办理(上行事项)、高效精准指挥(下行事项)、与“12345”热线联动(横向事项)“三项功能”为主要内容的“H”形基层治理数字平台,让基层治理上通下达、方便快捷。
运用“上行流程”,办理群众诉求。在乡镇(街道)以下,按照“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运用网格员APP,推动群众诉求在网格、村(社区)、乡镇(街道)三个层面闭环处置,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乡镇(街道)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县(区)部门协同处理的事项,经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启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县乡联动共同解决群众诉求。
运用“下行流程”,实现高效精准指挥。开通党政指挥、党建引领、综合协调、经济运行等14条指挥通道,实现市、县工作安排“一键下达”至相关单位或个人,减少管理层级,抑制信号衰减,实现工作指令高效传导、精准直达。
运用“横向流程”,与“12345”热线联动。充分发挥“12345”热线“民意直通车”和数字平台“多元化解”功能,对“12345”热线无法协调解决的疑难复杂事项,流转归集到基层治理平台,通过深入研判、分拨处理,推动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疑难事项”的解决,形成疑难问题多元化解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信阳市“H”形基层治理数字平台系统累计处置各类事项64万件,其中“吹哨报到”处置事项964件、办结率91.1%,为民办事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