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左法军先进事迹
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党总支书记左法军同志,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党员群众,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杜河村先后被授予全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左法军同志也被授予省十佳“双强”支部书记、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并被区委破格提拔为全区三个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村党组织书记之一。
抓好班子带好队,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如果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绝对干不好。杜河村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其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左法军上任伊始,就在村两委成员中“约法三章”:讲政策、守规矩,依法办事;讲诚信、办实事,说到做到;讲脸面、重形象,清清白白。班子成员遵守着这些约定,坚持以大局为重,遇事集体研究,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威信,树立了班子形象。在村里,班子说的话党员听、群众信;班子办的事,党员放心、群众满意。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由于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村干部们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更高了。
与时俱进转观念,做民主管理的表率
多年的农村工作让左法军同志深深地体会到,村里工作不能搞行政命令,必须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要不然就会有猜疑、有阻力。“窗户不开不亮,话不说不透”,要增强村干部的公信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让干部一身清白,就得搞民主管理,推行村务公开。1996年,左法军同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使村财务尽快实现规范化管理,他大胆创新,对村里所有的帐目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8人组成的理财小组,并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对村里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定期向群众公开。后来为了扩大民主范围,村里又成立村民议事组、决策组、理财组和监督组四个组,让党员群众全程参与和了解村里工作的做法,与南阳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非常相似。由于村里党员干部群众对本村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很熟悉,在解决村里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时,大家都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进行操作,这一点在省里的叶冬松主席、张大卫副省长和市、区的领导到杜河村调研指导工作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尽职尽责当先锋,做敬业奉献的表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杜河村的党员群众在各项工作都积极主动,以争先进,当模范为荣耀。这是因为在杜河村,作为一名党员,身挑重任、说话算数、受人尊重。这些年,左法军同志忙村里的事情多,对自家生意过问的少,没少受伙计的埋怨;在外面的时间多,在家里的时间少,家人受了不少累。有一年,妻子有病需要做手术,住院手续办好了,可是赶上村里有事需要他回去,只得推迟了手术日期。在左法军同志的带动下,村长黄金良放弃了年挣两三万的活计,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工作中。杜河村有一块2000亩的集体山林,过去村里没有钱投资,基本上荒了,包给群众打柴火,一年几千元的承包费还收不上来。村里召开“两委”会和党员组长会,决定这块荒山改造成栗园。在别人忙着走亲访友、喝酒打牌,左法军同志带领村两委和二三十名党员带头义务做工在山上忙着嫁接板栗。几年下来,荒林变栗园,土山变金山,一年下来能增收七、八万。
创业致富为乡里,做共同富裕的表率
“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1981年,左法军高中下学,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吃苦耐劳的干劲,依靠贩卖木耳赚取差价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很快就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之一。但是作为村支书,他深知“一人富了不是富、全村富裕才是富”的道理。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左法军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依据自己闯市场的经验,结合杜河板栗资源优势,组织村里的吃苦能干的伙计常年驻守广州,随时掌握市场行情,逐步打开了杜河板栗的销路。以前全村板栗种植面积还不足3000亩,到2003年,全村板栗种植面积迅速达到11000亩,年产板栗200多万公斤,产值800多万元。仅板栗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到4000多元。目前,杜河村的板栗产业,种植有技术,储藏有冷库,销售有队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杜河村由此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