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淮滨县主动作为、化危为机,抓住外出务工人才滞留家乡的机遇,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人才回归,探索“四融入”工作法,大力开展返乡人才联络回归工作,吸引各类人才回流回乡,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天,小编将淮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国军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的发言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化危为机抓融入 引聚贤才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淮滨县主动作为、化危为机,抓住外出务工人才滞留家乡的机遇,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人才回归,探索“四融入”工作法,大力开展返乡人才联络回归工作,吸引各类人才回流回乡,取得了良好成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孔昌生同志在淮滨县调研疫情防控期间,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谋在前,把引才融入中心工作
坚持早安排早部署,在春节外出务工人才返乡高峰期来临之前,就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引进工作。一是实施“一个计划”招引。创新实施以乡土人才引进、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归雁兴业计划”,树立“快部署、全联络、优选用”的工作理念,针对返乡人才,在政策、项目、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抢天夺时引进返乡人才。二是依托“两个联盟”发力。注重发挥产业党组织作用,依托全县26个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以产业党组织为平台,在乡土人才中广泛开展感情联络、企业互动等活动,增强人才“要回来”的想法、“留下来”的意愿,积极引才留才。三是坚持“三个协同”推进。制定“人才引进与抗疫工作协同、与招商招工协同、与村干部队伍建设协同”的三协同工作机制,疫情期间,在前期开展乡土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优化支持政策,对愿意留在县集聚区企业务工的返乡人员,即使因疫情影响暂不能入厂工作,仍发放基本工资补贴,吸引返乡人才留在家乡就业发展。
二、抓在手,把识才融入疫情防控
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排查外来人员,同步开展了乡土人才信息统计,为做好对乡土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拉网式摸排。对在外创业人员、在外务工人员等群体中的乡土人才进行拉网式摸排,对回乡人员基本信息、基本诉求、基本情况等进行登记,形成“一村一册”“一人一表”,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乡土人才库。二是分类式摸排。开展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我为家乡荐人才”等活动,划定引进人才的重点范围,每名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至少向乡镇党委推荐3-5名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全县累计推荐各类返乡人才1175人。三是亲情式摸排。采取“一个平台、一封家书、一份问候”的“三个一”工作方式,全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建“返乡人才联络微信群”19个,村支部书记领建微信群296个,加强与人才直接联系,并及时将家乡的好政策、大变化向返乡人才推介,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抢在先,把留才融入家乡发展
加强与返乡人才的沟通,探索三种工作模式,积极吸引留住返乡人才。一是先锋激励模式。在宣传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积极向返乡人才宣传抗击疫情期间,全县涌现出的无私奉献先进典型,宣传家乡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感人事例,让返乡人才真正感受到身边典型“爱家乡、为家乡、建家乡”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了返乡人才留乡创业奉献家乡的热情。二是归雁接引模式。注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用“归雁”引“归雁”,借助前期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利用他们的感情联络和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留乡创业。比如,期思镇祝孟乾是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被选任为期思镇洪香铺村党支部书记后,还积极引介了数十名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创业,其中4位表现优秀的还被选任为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致富。三是事业激励模式。为了给留乡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托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建设,建立扶植孵化平台,支持乡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通过“双联盟”进行市场整合,引进优秀人才回乡,创办了三空桥乡万头牛场、防胡镇田园种植综合体等一批农业企业。在“双联盟”的协助下,谷堆乡引进的成功人士熊志亮,创办了互联网电商“益菜网”,整合5个蔬菜大乡的资源,统一对外销售,有力推广了淮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助在心,把用才融入帮扶全程
在完善政策机制的同时,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确保返乡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一是建立能人创业绿色通道。致力于优化环境,在信贷服务、土地利用、税费减免等方面对乡土人才予以大力扶持,新引进的人才中,949名优秀人才有留乡创业意愿,其中,700余人已规划了创业项目,拟投资总额近1.5亿元。二是建立能人入党绿色通道。各乡镇(街道)依托党建办建立了“人才服务站”,注重畅通优秀人才入党通道,积极吸收优秀乡土人才加入党组织队伍,计划用两年时间,发展200名农村能人入党。三是建立能人入村绿色通道。建立乡村干部“联帮带”责任制,积极将优秀人才引入村干部队伍中。新引进人才中,已有8人担任了村支部书记,33人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另外有342名优秀人才入村作为村干部培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厚植乡土人才发展沃土,培育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