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勃发。走进新县陡山河乡柳林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120个羊肚菌大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黑色大棚内,个头饱满的菌袋周围覆满了白霜,部分羊肚菌已破土而出,为即将的丰收积蓄着力量。 这正是新县通过“五办”聚力实现从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县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在发展模式上,因地制宜探索出“党委统办+支部协办+村委领办+村企联办+入股合办”的集体经济“五办”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党委统办”聚合力
“陡山河乡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地块较多,非常适宜羊肚菌生长,我们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开会研究,把羊肚菌定为全乡的主导产业。”陡山河乡党委书记张宗功介绍说。
2023年,陡山河乡党委统筹谋划、多方联络,成功招引到上海慧羽森众实业有限公司,在柳林河村统一建设3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引导辖区15个村(居)根据自身资源、资金实际进行投资入股,分别认购种植大棚2—5个,单个大棚年集体经济增收预计达3万元。
“党委统办”是新县发展集体经济的制胜法宝之一。在县级层面,新县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统筹全县206个村集体经济的规划和发展;乡镇层面,各乡镇党委统筹选准一类适合全乡发展的主导产业,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相关特色项目,统筹做好项目的沟通洽谈、政策争取、人才引进、基地建设等工作,指导各村利用集体经济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分红增收。
在此基础上,新县以“支部联支部”帮联机制为纽带,发挥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党支部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村(农村社区)党支部大力支持。目前,协助村级发展产业项目56个,助推村集体经济全面开花。
“村委领办”显内力
在箭厂河乡竹林村,慕名而来采购粉条的群众络绎不绝。竹林村的粉条品质高、口感好,在当地小有名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22年,竹林村成立村办集体经济企业,从事红薯种植、粉条加工和销售,年生产加工红薯粉条3万余斤,营业收入近4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3万余元。
据箭厂河乡组织委员杨醒介绍,竹林村为扩大红薯粉条加工生产规模,计划新建室内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存储库房、包装车间,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存储转运能力和产品质量,预计2024年收购红薯30万斤,带动周边300户劳动力通过种植红薯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不单单如此,在新县的很多村,都由村委注资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常年收购本村及周边农特产品,利用抖音、头条等电商平台对外销售,促进集体增收,这种村委领办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同样效益可观。
据悉,村委领办有自主经营和开办村企两种模式,扶前湾采取的是自主经营模式,竹林村采取的是开办村企模式,两种模式均能有效发挥村级党组织凝聚人心的引领作用,严格把关控制产业支出成本,还可以充分盘活利用集体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联农带户。
“村企联办”激活力
走进陡山河乡烂泥冲村大米加工厂,一股浓浓的米香味扑面而来,据悉加工厂由村委与村内启胜家庭农场合作筹建,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农场经营的再生稻,缓解个体企业资金链不足、产业链延长受阻的实际难题,工厂每年对村进行分红,年集体经济增收约5万元。
“像这种模式的村企联办经营主体,新县还有30多家”。新县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林说道。
2019年,新县泗店乡以乡土人才工程为抓手,引进青年党员周厚江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土地120亩创办“罗成寨现代农业园”,建成各种现代化农业大棚26个,打造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实验室,形成涵盖繁育研究、草莓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水果采摘、研学旅行等多种功能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邹河、计河、范店3个村(社区)分别以集体土地、集体经济衔接资金、项目资金入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为当地群众年提供就业岗位30余种,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县号召各村把闲置的集体厂房、山场、土地等资源价值挖掘出来、利用起来,以租赁、合股、入股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获取租金、分红等多重收益,有效壮大集体经济。武占岭漂流、西河古村落、大别山蜜蜂小镇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乡村蝶变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