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严明纪律
【配音:黄春燕】 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力量所在。习近平曾说:“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授课:刘向阳】 创建大别山根据地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尽管也强调了严明纪律,但部队还是出现了纪律松懈,甚至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刘伯承、邓小平清楚地知道:“违反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取得不了胜利。”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讲一讲刘伯承、邓小平在大别山严明纪律的故事。
【讲解:杨冰丽】1947年8月,刘、邓大军在冒险渡过淮河之后,一往无前的挺进了大别山,由于部队从北方到南方,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出现了纪律松散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右倾的情绪,为了迅速打开局面,9月2日,刘、邓首长决定在小姜湾村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邓小平指出:“部队纪律不好,这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而政治危机必然带来军事危机。要知道,群众并不是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纪律不好,骚扰百姓,为什么他们不可以跟别人走呢?现在,群众还不了解我们,对于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还有怀疑。所以我们要多打胜仗,严格执行群众纪律,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以后,凡是出现违反群众纪律者,首先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并要求所有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互相监督,成立执法小组,严惩违反纪律者。会议还规定“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财物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会议还规定,不准胁迫老百姓当向导,不准向老百姓要东西,不准打骂群众。
9月20日,刘邓首长在致电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时说:大别山的人民群众之所以有顾虑,主要原因是“怕我们再走和希望我们整好纪律。” 9月27日,邓小平在“王大湾会议”上指出, “部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别山根据地创建和巩固的问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能否坚决执行,关系到我们在大别山能否站得住脚,能否生下根。坚决克服怕打硬仗、纪律松散等右倾情绪。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
【讲解:杨冰丽】小姜湾会议结束后,10月13日,野战军司令部到达黄冈总路嘴镇,镇上的老乡都跑光了。
《挺进大别山》视频资料。
街上空空荡荡,店铺都关着门,这时,只见一个解放军用步枪挑着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从一家店铺出来了。邓小平急忙去追,追了几步没追上,便对身边保卫科科长张之轩说:“你去调查一下,是怎么回事?他是什么人,竟然这么大胆子!”经过调查,原来是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是个战斗英雄,还是个劳动模范。
中午,刘邓等人还专门为这件事召开会议,最后决定,枪毙赵桂良,下午就召开公判大会,并且让张之轩通知群众和部队也来参加。
对赵桂良判处死刑,震惊了当地老百姓,他们说:“这是真正的八路军,以后我们就不要跑了。”
枪毙赵桂良,也震惊了全军。王大湾会议后,部队不断加强纪律意识,部队每到一地,就帮助当地的老百姓劈柴挑水,打扫卫生,修理房屋。战士们离开驻地时,还专门派人挨家挨户的查问,战士们借老百姓得东西有没有归还,如有损坏,均按价赔偿。部队纪律很快得到好转。1948年7月,邓小平在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时,还专门举了在大别山时的例子,他说:“在大别山区有一个土顽统治的地区,二十多年来长期反对我们,我们第一次去,老百姓都跑光了。但是我们的部队纪律特别好,老百姓的东西一点也没动,又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第二次去,老百姓就不跑了。他们说:‘早知道你们这样好,我们还跑什么呢 ?’”
【授课:刘向阳】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纪律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带领人民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领导干部责任重大,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当年,正是刘伯承、邓小平他们把严明纪律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才确保了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今天,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责任越重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越守规矩、讲纪律,把党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讲的内容,那么请学员们思考的题目是:邓小平为什么讲:“部队纪律不好,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
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再见。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