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开创者,李先念、彭德怀和徐向前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的发展壮大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们在白色恐怖包围中的革命低潮时期选择入党亦称得上是一段佳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叛变者有之,不听招呼者有之,消极动摇者有之,在党内另立派别者亦有之。在敌人疯狂搜捕、屠杀革命力量的险恶形势下,李先念、彭德怀和徐向前等人挺身而出,毅然加入党的组织,领导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

李先念:身处险境无所惧

  “有些人溜了,有些人叛变了,我这时加入了共产党”

  李先念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旧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以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动荡局面,深深触动着他的心灵。他和许多被压迫的工人农民一样,渴望光明,渴望改变不公平的社会。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攻占武昌城,大革命浪潮迅速席卷武汉三镇,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外学徒谋生的李先念看到了工农解放的曙光,于是,他决定返回家乡,联络民众,投身到农民运动的洪流中。

  李先念回到家乡时,县区的农民协会已经成立,并正向乡村扩展。为了紧紧掌握农民运动的领导权,中共黄安县党团在继续发展革命知识分子和国民党左派入党、入团的同时,着重在农村发展党团组织,从武汉回来的李先念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是年冬天,李先念当选为九龙冲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并经王积亮和王积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春,黄安县高桥区工会成立,李先念当选为区工会主席。夏初,他又被选为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为了讲清革命道理、提高群众觉悟,李先念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凡是能借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刊物,他都反复阅读。

  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疯狂镇压革命力量,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湖北地区的农民运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突然袭击下遭到严重摧残,黄安县更是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这样的险恶形势下,以郑位三、吴焕先等组成的黄安县新的党组织挺身而出,领导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从新的县委领导和一些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身上,李先念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硬骨头精神。在有些人离开革命队伍的时候,他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12月,经熊邦山、王宝山介绍,李先念在一所茅草屋里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如此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李先念选择入党,不仅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更显示了他忠诚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大无畏气概。他后来回忆说:“暴动失败后,有些人溜了,有些人叛变了,我这时加入了共产党。”

彭德怀:革命低潮志不移

  “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

  彭德怀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编入第一教授班。毕业后,他到湘军二师三旅六团任职。

  北伐战争开始后,彭德怀所在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他被任命为一师一团一营营长。担任营长期间,经米青介绍,彭德怀结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受段德昌的启蒙和北伐军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影响,彭德怀在一营中积极开展活动,将秘密的救贫会改为公开的士兵委员会,并议定了士兵委员会章程。随着思想的逐渐进步,他向段德昌提出入党的请求。然而,由于当时党组织没有在一营中发展党员的计划,他的愿望未能实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5月中旬,国民党武汉政府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率部进逼武昌。此时,彭德怀向一师师长周磐建议,部队应配合叶挺消灭夏斗寅部,但未被采纳。“马日事变”发生后,彭德怀甚为愤怒,他建议周磐向长沙进军,消灭许克祥部,又未被采纳。在这紧急关头,彭德怀果断率部袭击四川军阀杨森部,迫其溃退数十里,有力声援了叶挺反击夏斗寅叛军的行动。然而,宁汉合流后,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党领导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10月10日,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决定“在五师中赶紧组织党的秘密士兵支部,并派得力的同志入营工作”。彭德怀在与特委特派员邓萍会面后,再次申请入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彭德怀入党的请求得到批准。

  入党前,段德昌与彭德怀进行了深入交谈。他对彭德怀说,你多次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形势关系却一度未能如愿,但你在五师坚持革命立场,独立开展革命工作,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具备了入党的条件。段德昌强调,现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你要准备作长期的艰苦斗争,也要时刻准备牺牲自己。彭德怀后来回忆这段谈话时说:听了他的谈话,觉得身上增加了不少力量,改变了“马日事变”后的孤立感;觉得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也就有了依靠。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彭德怀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之一,也是他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寻求真理、恪守理想的结果。之后的人生经历表明,他真正践行了“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牺牲一切,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入党誓言。

徐向前:危急关头信仰坚

  “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黄埔军校学习,是徐向前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起点。在这里,他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阅读了《苏联研究》《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除了刻苦学习外,他还积极参加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并成为其中的一名活跃分子。

  北伐战争开始后,徐向前辗转天津、上海,来到被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他被分派到武汉军校,做了学兵队少校队长。

  这时,徐向前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人,他们谈论志向和理想,反复地比较着,苦苦地思考着:共产党和国民党,到底谁是真正的革命党,谁在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徐向前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他进步报刊。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比较,他终于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经过两三个月的思索、比较、学习和同志的帮助,我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决心走共产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事业。”

  1927年初,蒋介石公开“清党”。在他的策划和指使下,国民党右派在江西、安徽等地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残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分裂的危机迫在眉睫。这对所有的人,都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是坚持真理,继续革命,还是趋炎附势,助纣为虐?徐向前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考验。他经过认真思考,下定决心跟共产党走。3月,经樊炳星、杨德魁介绍,徐向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忆:“樊炳星给我看了党章……印象最深的是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徐向前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严峻关头,毅然做出正确的抉择。此后,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从没有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他曾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子女,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