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名党员,82面旗帜,82个铮铮铁汉,从大年三十本该是万家团圆之夜开始,在淮河岸边,坚守淮滨“西大门”——淮息高速路口,筑起一首钢铁堡垒,让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在淮畔战“疫”第一线。
凝聚在党旗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就是先锋!”大年三十这天上午,接到县委、县政府的疫情防控指令,台头乡乡长李亚东立即整合全乡骨干力量投入战斗,迅速在高速出入口设置起防控检疫卡点,制定详尽防控方案,坐阵一线指挥,为有效阻断疫情输入赢得了时间。
台头乡所在的高速出入口,是进出淮滨的大通道,也是全县疫情防控阵地的最前沿,涉及的值守部门多,要排查的人员车辆多,面对的危险大。
作为卡点带班领导,李亚东心中明白,必须使各个参战部门之间融合成一板铁板,疫情魔鬼才会无处盾形。如何有效融合?
“没有比党组织更坚强的堡垒,没有比党员守纪律的战士。”李亚东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支部在前线,党员冲在前,决胜狙击战”的号召,组建台头乡高速卡点疫情防控战时党支部,把所有卡点党员以一线党组织为纽带,凝聚在疫情最前线。
“让鲜红的党旗成为战地最亮丽的色彩,让闪亮的党徽成为战时最耀眼的光芒,让共产党员永远冲锋在战‘疫’最前线……”在临时党支部书记李亚东的带领下,台头高速卡点8个党小组的82名党员,高举“抗击疫情共产党员先锋队”的旗帜,戴上“共产党员先锋队”的袖章,高举右拳,铮铮临战誓言如滚滚春雷,响彻在淮河岸边。
坚守在战位上
随着疫情形势逐步严峻,淮滨县迅速封闭了火车站进站通道和淮滨南站高速口出入,台头高速出入口成为进出县境的唯一通道,这里的防控检疫卡点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为了严防死守,临时党支部将8个党小组分成两班,每4个小组值守一天,轮番上阵,昼夜不息,雨雪无阻。每个党小组坚守6个小时,看似时间不长,但在“三查一劝一扣”严格标准下,逐车登记,逐人测温,这是高度紧张的6个小时,更是危险弥漫的6个小时。
第三党小组成员孙云麒,是淮滨县交通执法局超限站二中队中队长,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工作半个月之久,全天候上路执勤维持交通秩序,双腿就像灌满了铅,走路都很吃力。参加战“疫”后,他不顾双腿疼痛,始终坚守岗位,只能泡面充饥,导致肾结石病发,疼得满头大汗。大伙要换他回去休息,他却咬着牙回答,“人手紧,我能坚持”,没有临阵缺过一回岗。
连日的超强值守,很多人累倒了,但却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请假调休,至今累计检查车辆2260台,劝返外地车辆874台,有力保证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安宁。
奉献在无言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千里万里,而是家在咫尺,亲人却不能团聚。
白东宝、张华、徐晓磊家都在县城,离卡点仅仅5公里。然而从大年三十开始,他们一直坚守到正月初三,这5公里成为回家最遥远的“距离”;李元书、尹强家在外地,疫情阻断了他们回家的路,年夜饭的一桶泡面,诠释了大家与小家的内涵;女干部李洪蕊、程勇巾帼不让须眉,忘了自己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坚持站立在风雪之中。
无私奉献的事例在这里俯拾皆是:公安干警陶鹏飞患有糖尿病,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他的一张戴口罩的自拍照,成为家人新年最美好的祝福;陈康值守期间爷爷几度病危,直至正月初七才请了半天假期,回去送爷爷最后一程;计划与女友正月初二在四川举办婚礼的郑鹏,一句“等着我,疫情结束接你”,成为两人一生最动人的爱情诺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寸战场上,飘扬着鲜红的党旗,闪动着党员逆行的身影,正是他们燃烧自己释放出光和热,温暖每一个普通群众的心里,迎来又一个春天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