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许多党员舍小家为大家,集全家之力冲锋在前,无所畏惧,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今天市委组织部、信阳日报社联合推出党员战“疫”日记第二十四期。
祖孙三代医者齐上阵 防疫情守家园
太平村位于光山县马畈镇西北部,全村共有2839人,经排查,村里有120名外出人员返乡,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00名。陈家良,不仅是光山县马畈镇太平村一名村干部,还是一名村医、一名党员,他72岁的老父亲陈克坤也是村医,儿子陈鑫是医学院的毕业生。自除夕那天开始,身为医者的祖孙三人,主动请缨,把防疫责任扛在肩上,连续奋战在一线,为父老乡亲筑牢生命防线,受到当地民众交口称赞。
“现在抗击疫情是头等大事,我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乡亲们了解病毒、防御病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觉得在这关键的时刻可以为村民们服务,是我最光荣的事。”对于祖孙三代抗疫,陈家良这样说。
你想报名就报吧,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你
“你想报名就报吧,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你!”潢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支部党员,伞陂中队中队长周家兵对妻子肖宏枝说。周家兵的妻子肖宏枝,是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护士,从事外科护理工作25年,任外科护士长16年。疫情发生以后,夫妻俩没有休息一天,双双坚守岗位,共同奋战在抗“疫”前线。
疫情爆发,作为交警的周家兵从大年三十便开始在潢川县白店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卡点执勤,对过往高速卡口车辆、人员进行检测、登记。他说“我媳妇儿也是大年三十就开始上班的,疫情开始以来,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潢川县隔离医院宁和医院招募志愿者,她是首批报名的医护人员志愿者。”
周家兵的家庭一共六口人,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老父亲几年前因脑溢血瘫痪在床,母亲也已经八十多岁了。
有人问“你们俩都去上班了,家里的孩子老人这么办呢?”
周家兵说“作为警医结合家庭,我们平时就比别的家庭要忙碌一些。孩子们大了都挺懂事的,还会主动帮奶奶做家务,照顾爷爷。我妻子现在比我要忙些。这么多年我们俩就是这样相互支持着,也形成了默契。现在国家正处于疫情防控危急时刻,我们能做一些属于自己的贡献,觉得挺自豪的。”
有大家才有小家
李德喜1978年生,中共党员。邢集镇方畈村无职党员。李德喜说:“我是党员,我必须先上,我必须到一线!” 为防止疫情蔓延扩散,邢集镇各村群众开始自发对村组多余道路进行封堵,各村只留一个路口,派人值守。李德喜二话不说,借出了家里的铲车、旋耕机、架子车等用作临时路障。他自己更是主动请缨,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坚持在卡点执勤。
李德喜还把自己的私家车贴上了带有“疫情第一线党员在行动”字样的大红纸,做为村里疫情防控宣传车,供统一调配使用。“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党员冲锋在前是责任,主要是得让广大群众重视疫情防控,全村的人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和家园,这才能为国家分忧。这样就什么都不怕了!” 李德喜说。有乡亲开玩笑说:“李德喜这次贡献做得大了,自己媳妇都‘兑’出来了!” 这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
面对村里党员紧张,没有人手和喷洒设备进行消杀作业的问题,李德喜的妻子王玲主动请战“家里有三轮,配药喷药也能干。”当天,王玲便开着自家的三轮车在全村开始消杀作业。所到之处,更是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积极向乡邻们宣传要尽量不出门、要勤洗手、要注意消毒,并主动示范如何带口罩等防护常识。“有大家才有小家,我家李德喜是党员,抗击疫情出力是应该的,但我也不能落了后!乡亲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大伙都应该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就这样,李德喜、王玲夫妻二人一直和大家一起守护着村子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