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在信阳市君林蓝莓公司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地里进行田间管理。“我们一面抓疫情防控,一面抓田间管理!”该企业负责人说。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信阳农村防疫压力较大,信阳市农业农村系统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全力做好当前“三农”领域各项重点工作。
守土尽责助力疫情防控
切实发挥主体作用,抓好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屠宰场、畜禽加工厂环境卫生和动物检疫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开展“抓好十件事,助力防疫情,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活动。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组织各县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农村卫生环境。
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检疫排查。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开展检疫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监控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大对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场所监测力度,坚决消灭人畜共患可能性。
截至2月21日,全市累计产地检疫生猪7872头、家禽92.91万只、禽苗135.35万羽、种禽蛋13.1万枚,屠宰检疫猪肉1238.75吨、禽肉1255.09吨,各项免疫工作有序开展,无动物疫情发生。
多措并举保驾农资供应
市县农业农村系统主动作为,加大助农服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满足春耕生产日常所需。
畅通绿色通道。针对农口办理通行证,畅通绿色通道,确保了农副产品、生产农资、饲料物资运输车辆顺利通行。
支持农资门店营业。指导支持乡镇农资门店、经销企业开店营业,保障本区域内农资物质供应需求。全市为春耕生产储备化肥21.45万吨、种子1.30万吨、农药870吨、农膜2470吨,基本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
加强农资供应监测和调剂。每周发布供需信息,加强供应充足和供应不足县区间对接,做好缺口调剂,及时解决农资供应缺口问题。加强春季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灵活方式指导春耕备播
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印发《关于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农业从业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当前农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电话等媒介向群众推送,实现远程指导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及时发布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指导意见。
提前印发《关于做好雨雪强降温天气防范的通知》。目前,全市各县区除重点村组、重点人员不允许下地作业外,其他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允许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全市已累计开展中耕28.2万亩次,追肥39.3万次,化除152.4万亩次。
扛稳责任兼顾“菜篮子”产销两端
坚持全市一盘棋、产销两端兼顾,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生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及市场保供工作。
加强蔬菜供求调度。协调供应充足的县区和供应不足的县区加强对接,确保在信阳市范围内蔬菜供应总体平衡。
加强蔬菜生产指导。指导蔬菜种植大户分散田间管理;及时采收冬春蔬菜;适时倒茬,根据时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目前,信阳市蔬菜在田面积41.9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左右,当前能供应市场量3.65万吨左右,可以满足城乡居民3.4万吨左右基本生活蔬菜需求量。
保障畜禽产品供给。持续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积极落实上级有关畜禽养殖扶持政策;积极协调为畜牧养殖等生产资料运输车辆通行证,通过对畜禽产品调度,全市畜禽产品供应基本能满足需求。
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大对疫情期间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推广应用。
全方位搭建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及时搜集、定期发布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组织经营主体与重点城市对接,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确保农副产品不积压、群众增收不打折。
强化协调服务推动复工复产
信阳市农业农村系统强化协调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尽早复工。
分类指导农业企业开工复产。截至2月23日,全市34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开工4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羚锐制药兼省级)、市级龙头企业26家。
抓紧做好重点项目复工开工。积极争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复(开)工名单。
目前,正指导各县区做好复(开)工预案,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项目复(开)工有关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实施后,按照要求立即复工,确保3月底前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完成、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招投标工作争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