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你们是我们和孩子的坚强后盾,让我们在抗疫第一线后顾无忧,奋勇前行!”2020年2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胜利路学校校长吴黎霞收到一封来自抗疫一线的信。信是市中心医院康静大夫写的,在信中,感谢她女儿的三位“临时妈妈”——五(13)班班主任张春玲、数学老师余海玲、英语老师申林近一个月的精心辅导、悉心关怀、无私帮助。

康静和老师微信沟通

  这是信阳市对疫控一线子女关爱教育的一幕。在疫情防控期间,信阳市各级各类学校发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市通知要求,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无微不至关心关爱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谱写了一曲共同抗“疫”的教育赞歌。

  一是高度重视,详细部署安排。市教体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学校)要特别加强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贫困户子女的学习指导与关爱;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困难,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关心和辅导;鼓励成立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对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现役军人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重点关爱;班主任每天打电话指导孩子的学习,关心其生活和心理健康。全市中小学校制定了关爱医护人员子女工作方案,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多渠道向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发布关爱医护人员子女倡议,全面发动和积极带动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参与关爱医护人员子女行动中。

市第三实验小学倡议书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照顾子女入学。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科技局、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激励引导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家人才特别是医疗卫生工作者,2020年在子女入学时可享受一次照顾: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凡到入小学年龄的儿童,可就近选择优质公办小学就读;小学毕业生可就近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生报考本当地职业高中和中专的可以择校保送入学,报考本地普通高中的可以降10分择校入学(录取)。市教体局认真研判,制定各阶段方案,提前通知到学校,并列入2020学年招生文件,切实将2020年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家人才特别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子女入学时可享受一次照顾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为抗疫一线专家人才、医疗卫生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认真排查,澄清人员底数。各学校设计了医护人员子女情况登记表,通过师生确认身份、本人网上填报信息、班主任多方核实等多种途径来详细排查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信息,做到人数清、信息准、情况明,有的放矢建立起全市医务人员子女档案。

  四是讲好抗“疫”故事,树立学习典范。全市各县区、各学校充分挖掘“英雄爸爸”“英雄妈妈”的抗疫壮举和感人故事,将图片、视频等通过微信群和学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推送给广大师生,在师生和家长中树立起医务人员不惧生死,坚守一线的光辉形象。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朗读者石敬宇“抗疫英雄系列故事”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部分学校开展了“我心中的白衣战士”网络征文活动等,鼓舞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正视疫情、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师生及家长尊重医护人员、崇拜医护人员,让医务人员子女以父母为荣。羊山新区开展别样语文教学,将手抄报、书法融入语文课堂,既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形美、意丰!又通过书法为武汉加油!湖北加油!

  五是用心用情,关怀温暖人心。全市各学校坚持对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每天发送一则关爱信息,两天一次电话交流,三天一次视频连线,对医护人员子女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指导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克服恐惧、焦虑、孤独、思亲等心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通过电话、短信向居家陪护家长或一线医务人员交流其子女学习生活动态,助力“逆行者”们全力投入抗疫战斗。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五2班杜昊燃的妈妈,是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参加疫情防控一个多月没回过家,班级任课教师穆丽新、王书娟、闫树权第一时间和孩子取得联系,安慰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对一地辅导孩子的作业。党员何燕、杨雨青老师得知班里学生家长有抗疫一线的医生后,利用微信给孩子关爱鼓励,开展线上班队会,倡导其他同学给医务人员子女写信等多种形式,让一线人员子女感受到满满的爱与温暖。

杜昊燃妈妈的感谢信

市第三实验小学医生家长

  罗山县一中九年级班主任甘肖雅针对班里3名“特殊学生” ——“疫线”工作人员子女缺失家长陪伴和监管的状况,第一时间做起学生的“编外家长”,每天通过线上课堂、视频、微信等了解孩子居家学习状况,专门解决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与孩子谈心,保持孩子健康乐观的心态,给“疫线”工作人员以极大安慰。

  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都把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列入重要日程,主动对接,精准关爱,用实际行动让一线人员工作安心,对孩子学习放心。学习强国以《河南信阳:前方抗疫情,老师给我当妈妈》《河南信阳:一对夫妻双双战“疫”三位老师担当“临时妈妈”》《河南罗山:“疫”线子女的“陪读保姆”》为题,对我市三实小、浉河区胜利路学校关爱“疫”线医护子女和罗山一中甘肖雅“陪读保姆”进行了报道。今日头条信阳视点以《罗山县教体局: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每天联系给予心理疏导》为题,对我市罗山县教体局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进行了报道。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