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县田铺乡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信党爱党意识持续高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市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启动以来,该乡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充分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接地气、管长远的鲜活实践,取得干群同心、持续攻坚的良好态势。
把“硬”的法规 用到“活”的现实
强调“屋檐滴水以外属于集体”,让宣传接地气、群众可理解、基层好操作,推动《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落地落实。明确执行的“硬杠杠”。对群众堆放物资、申请建房,明确允许堆、批准建,是考虑生活所需;不准堆、不批建,是履行法定之责。建立落实的“责任链”。乡党委政府创新制定《关于明确耕地保护和农村宅基地、农民自建住房各方职责的意见》,压实乡村振兴办、村(社区、景区)、自然资源所、执法大队四方责任,明确村支部书记为协管员。各方照章履责,严格失职追责,做到行业监管、日常巡查、联合执法、依法审批全程“无盲区”。彰显管理的“实效度”。建立案例通报曝光制度,依法拆除未批先建、擅自加层、私拉围墙5户,形成有力震慑,2021年7月份以来无新增违建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中,整治乱堆乱放700多处、乱搭乱建15处,得到群众广泛理解,均无信访问题发生。
把“虚”的义务 变成“实”的职责
建立“绩效管理、动态调整”的公益岗管理模式,走出公益岗人员“领酬积极、干事消极”的困境。切实赋权村级。统筹全乡公益岗,打破对各村“因人口配岗”的惯例,实行“因任务配岗”。选聘、使用、管理全程交由村级负责,景区、集镇、村庄、道路保洁全部交由村级统筹;对易地搬迁人员实行跨村选聘,由居住地管理使用。仅此一项改革,每年节约环卫支出30.8万元。严格绩效管理。要求各村(社区)按“四议两公开”程序每月评定绩效,人均绩效为每月100元,奖优罚劣;村级集中行动时,无故不到岗的每次扣除50元,做到多劳多得,从机制上“去懒养勤”。实行动态调整。从2022年起,公益岗人员实行每季度聘用一次,连续3个月绩效差的予以辞退;各村公益岗履职情况实行每季度评比一次,末位的村扣除公益岗名额2个,有效调动公益岗履职干事、村级组织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把“冷”的观望 暖成“热”的参与
强调“村庄的事村民商量着办”,不搞大包大揽,调动群众参与。集中整治行动启动后,成立两个工作组,对照治“六乱”、抓“六清”、“四起来”标准,逐个村民组查问题、建台账。支部牵头逐一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对照台账自议自定“整、拆、清、建”内容,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实践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截至目前,累计整治“六乱”1897处、清理坑塘和黑臭水体37个、清除垃圾321吨,新建改建卫生公厕5个;无偿拆除残垣断壁246间,其中近两成农户举家外出,仅凭电话沟通即同意拆除。特别是在跨村互助协作中,群众看到真行动、见到大变化,凡有人在家必主动参与。村级借势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新建道路石砌护岸970米。截至目前,66个村民组、171个自然组基本实现“净起来”,取得了“花小钱、办大事”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