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潢川县以机构职责、配套设施、制度建设、政治生活、能力素质和服务保障等“六个强化提升”为内容,以“三严” 强化乡镇党委抓党建促脱贫的主体责任;以“三强” 夯实村级党组织的“桥头堡垒”地位;以“三育”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以清单式、台账式、标准化、轨迹化的模式,扎实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
强化提升机构职责 各乡镇(街道)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党(工)委副书记协助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和组织委员专职专岗专抓党建的责任,配齐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对照49项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如实填写《基层党建工作记实手册》,加强常态化管理;制定出台“严乡强村育新计划”考核办法和考评细则,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强化提升配套设施 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标准,新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达到“有标志标识、有活动场所、有规范制度、有工作流程、有服务设施、有电教设备”的“六有”标准,实现了乡村两级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之家、党务公开栏“四个全覆盖”。
强化提升制度建设 乡镇(街道)党(工)委严格落实记实管理、对账销号、观摩互查“三项制度”,使党建工作条目化、清单化、规范化。村(社区)支部大力规范“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三项机制”,实现村级组织职责明晰、决策民主、管理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支部全部建立调查台账、建设台账、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台账等“三本台账”,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强化提升政治生活 建立党支部工作台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使之规范化、常态化、具体化,将每月15日固定为“党员活动日”。
强化提升能力素质 每年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全员轮训。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每村每年培养1-2名40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发展党员台账,吸纳一大批“双带”能力强的农村优秀青年进入党员队伍,全县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20%,高中以上学历的近60%,推进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服务。
强化提升服务保障 2017年村“两委”主职和其他村干部的年工作报酬分别达到2万元、1.6万元和1.2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分别达到每村每年1.08万元和0.9万元,向每个贫困村拨付不低于1万元的党建扶贫经费,向每名县派第一书记拨付1万元专项经费,进一步激发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强化提升配套设施 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标准,新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达到“有标志标识、有活动场所、有规范制度、有工作流程、有服务设施、有电教设备”的“六有”标准,实现了乡村两级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之家、党务公开栏“四个全覆盖”。
强化提升制度建设 乡镇(街道)党(工)委严格落实记实管理、对账销号、观摩互查“三项制度”,使党建工作条目化、清单化、规范化。村(社区)支部大力规范“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三项机制”,实现村级组织职责明晰、决策民主、管理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支部全部建立调查台账、建设台账、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台账等“三本台账”,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强化提升政治生活 建立党支部工作台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使之规范化、常态化、具体化,将每月15日固定为“党员活动日”。
强化提升能力素质 每年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全员轮训。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每村每年培养1-2名40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发展党员台账,吸纳一大批“双带”能力强的农村优秀青年进入党员队伍,全县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20%,高中以上学历的近60%,推进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服务。
强化提升服务保障 2017年村“两委”主职和其他村干部的年工作报酬分别达到2万元、1.6万元和1.2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分别达到每村每年1.08万元和0.9万元,向每个贫困村拨付不低于1万元的党建扶贫经费,向每名县派第一书记拨付1万元专项经费,进一步激发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