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组织发展的“领头羊”“带路人”。今年以来,淮滨县认真落实“严乡强村育新计划”,通过丰富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等措施,开展“支书学堂”建设,持续助力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
一是集中培训常态化,建好学习充电站。该县先后累计投入近2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以“电教课堂”县乡党校、农广校、农机校、人才示范基地等为主阵地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围绕“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活动,实现培训教育常态化。乡镇每半年组织支部书记培训不少于一次、县每年组织支部书记进行至少一次集中轮训,同时,对新任支部书记由乡镇进行岗前培训,任职三个月内由县委组织部组织集中培训。做到支部书记培训经常化,让支部书记“充电”常态化。

二是走读观摩全面化,促进交流取真经。开展乡镇逐村观摩、县内示范观摩、县外学习取经三级观摩学习活动,分级分批分期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进行走读观摩学习、求取真经。目前,该县已组织全县16个涉农乡镇的271个行政村开展了逐村观摩活动,确定效果良好。同时该县在县域内打造了38个党建工作示范点,每半年组织一次示范观摩,确保全县整体提升、全面进步。另外,该县注重“走出去”教育模式,组织全县271名支部书记分3批到兄弟县区考察学习,求取“真经”。

三是现场教育实效化,巩固效果促提升。结合落实“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全县270余名党建指导员驻村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指导,18个农技服务队定期下乡指定农业生产工作,195个县直单位实行定点帮扶工作。先后开展了农机操作、特色种养殖、农村循环经济等实用技术课程,开展村干部扶贫工作专项培训和发展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村干部掌握农业技术知识,扶持和建立一批由党支部书记领头创办的产业示范基地。

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全县60%以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掌握了至少一项农村实用技术,有156名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是私营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协会法人,发挥了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作用。全县61%的40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函授、自考、电大等教育,获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改善了基层干部知识结构,提升了工作水平。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