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提升带动力
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20名党性好、能力强、口碑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能人新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占换届期间新当选人数的一半以上;全县新一届“两委”班子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15人,60岁以下312人,相较上届分别增长4.4%、7.3%,带动一方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抓好培训,提升引领力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举办了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大力推进“固本清源计划”和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连续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并结合上挂锻炼、外出调训、全员轮训等时机,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软弱涣散村、后进村和脱贫攻坚薄弱村“两委”中的党员进行提能培训,着力增强村“两委”班子引领发展的硬实力。
强化保障,提升战斗力
落实政治待遇和经费保障,激发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攻城拔寨的积极性。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突出贡献奖”“明显进步奖”和“任劳任怨奖“,对脱贫攻坚总攻期间被推荐为“脱贫攻坚标兵”的村“两委”干部给予奖励;落实村干部工作报酬逐年增长机制,2018年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年工作报酬分别提高到21600元、17280元、12960元;提高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并按贫困村1.5万元、非贫困村1万元标准拨付党建专项经费400多万元;认真落实《光山县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64名,村一级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着力“消账”,提升组织力
定期组织开展“严乡强村育新计划”观摩评议活动,突出问题、责任、目标三个导向,把实地观摩、现场拉问题清单、面对面交办工作任务、跟踪督导问效等方式结合起来,着力消除农村基层党建“欠账”问题。同时,选派93名县直单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和在职的党员科级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后进村和脱贫攻坚薄弱村担任村党建扶贫工作组长和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帮扶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