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实 “三大活动”,打牢工作基础。
在全县开展“大排查、大组建、大培训”活动,排查摸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及时更新“五清”台账;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灵活方式组建党组织,提高党组覆盖率。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指导开展活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工作无空白点的目标;每年对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主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县新成立党组织8个,新选派党建指导员60名,累计培训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主260人次。
二是抓活 “三大工程”,提升工作水平。
实施“三大工程”,在培育上下足功夫,进一步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水平。一是示范工程。全县共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示范点5个,县级示范点10个,乡镇级示范点25个,在阵地建设、活动经费保障、技术人才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打造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工作局面;二是培育工程。整合资金6530万元,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11个,第一书记产业发展项目167个。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35家,发展壮大企业15家;三是回归工程。充分发挥外建党组织内引外联作用,在驻地与家乡之间搭建桥梁纽带,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是抓细“三大结合”,巩固工作成效。
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培养村级干部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与脱贫攻坚相经合。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党员结对帮扶和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与培养村级干部相结合。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结合开展“四优一帮”行动,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负责人中推优产生村党组织书记3名,将40名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充实了村级后备力量;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将发展产业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茶业、豆腐、供港蔬菜、小龙虾等8大特色产业企业,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