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省事管局局驻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得此消息,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脱贫攻坚的旁观者,到驻村帮扶的实践者,再到脱贫摘帽的见证者,现在又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能够身处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上荣光。一年多来,在田堰村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刻在我脑海里,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这三个瞬间。

图片

  风雪中的坚守

  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阳是河南的“南大门”,田堰村紧邻信阳市区,312国道从田堰村穿过,湖北返乡人员达到近70人,13处卡点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贫困户尹安华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到村部向村干部要求值守卡点。村干部考虑他年纪大没有同意。他在村部办公室坚决地说:“让我去吧,如果不是共产党,我病了没钱医,可能早死了。共产党想着我们,帮助我们。现在国家有难,也让我做点事吧!”村干部拗不过,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天下午,风雪交加,村干部劝他回家。他全然不顾劝离,坚守在卡点。疫情防控指导组工作人员路过,看到风雪中他撑着一把红伞,手中提着火炉,像坚守阵地一样在风雨中值守。感动之余,我立即拍下了这个场景,短时间内在网上得到迅速转发,群众感念党恩的一个缩影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图片

  让人落泪的一顿饭

  一天,一位群众邀请我到她家里吃饭,她执意坚持,我推脱不掉,就和村支书过去了。她家里遭遇了变故,条件并不好,但看出来屋里是精心收拾的。吃饭时,只有她、支书和我三人,孩子们都不在,我以为孩子走亲戚去了,也就没问。等我们吃完饭,看见孩子们从里屋探头出来,她才喊孩子们上桌吃饭。我当时觉得愧疚至极,忙责怪她为何这样。她说:“这样吃一样的。”我百感交集,半天无言。

  从群众家里出来,村支书解释说:“她是觉得孩子们不懂事、不礼貌、不卫生,怕一起吃不合适,这顿饭她是精心准备的。”说完后,村支书给我讲了一件48年前田堰村发生的一件事。

  1973年,知青们在田堰村插队,当时物资缺乏,解决知青们吃饭问题,主要是由村里挑选条件相对好点的家庭派饭。在一户人家,知青们吃饭时,家里的孩子们都叽叽喳喳地扶着门框往里看,知青们以为孩子们对城里来的人好奇。等他们吃完饭,这些孩子蜂拥到桌前,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原来就是知青们吃剩的饭菜对孩子们而言也是难得的一次改善生活啊!

  40多年后,知青们重回田堰,提起这事,他们都说:“当时条件艰苦,群众把家里仅有的、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怕我们城里来的年轻人吃苦受罪。”话语间泪光闪烁。

  第一书记和当年的知青,经历的事惊人的相似,只要干部作风不变,群众的心永远不会变。

  儿子的满分作文

  作为一名女同志,我是主动请缨要求驻村的。可真正下村那一刻,我的心情又极其复杂--孩子正值小升初的关键一年,只能让双方老人克服困难,轮流像打游击似的到郑州帮我照看孩子,中间不乏还有空档。

  2020年4月的一个周末,我从村里回郑州办事。因为当时信阳是疫情防控高风险区,孩子接触了我,老师要求他居家隔离满14天后返校。返校后同学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天没上学,他给同学们讲我在信阳驻村。同学们好奇,问驻村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学们纷纷围上来问,什么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老师发现后,就把他请上了讲台给大家讲。台上的十几分钟,他讲得自豪,同学们听得认真,那可能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从那次班里激情洋溢地“演讲”后,他的任课老师无数次主动和我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让我在村里安心工作。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孩子有时会用到我驻村的素材。作文里只要出现“妈妈驻村”几个字,都是满分!

图片

  驻村工作苦中有乐、累有所获,能通过细小的瞬间近距离感受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搏。通过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群众从乡间看到未来,从村头看到希望,从田埂看到幸福,这样的驻村经历我倍加珍惜!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