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羊山新区段家湾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有效整合辖区内外多元社会力量,搭建高效协同的治理平台,聚焦群众关切,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源头化解、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党建引领  心系百姓冷暖

       “修路本是好事,可我家一到雨天就成了池塘,房子都没法住了!”八十多岁的丁大爷指着家门口的积水面露愁容。近两年,随着社区4条主干道升级为柏油路,居民出行更舒心,但支巷与主路交汇处的防滑斜坡,却在暴雨天成了“导流渠”—雨水顺着斜坡灌入地势低洼的居民区,八九十户居民深受其苦。

       面对新的“民生痛点”,社区干部立刻行动。“不能让惠民工程变成扰民工程!”社区书记带头排查积水点,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街道。工作人员借来滚尺,顶着日头一条路一条路地量,怕不准就反复多量几次。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一手数据,连同居民的急切呼声,被整理成详实的报告。

       在社区全力争取下,街道与新区相关部门联动,将背街小巷排水改造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工程队开进小巷,铺设了长达3000多米的污水管网,清淤原有沟渠,并重铺背街小巷水泥路面,彻底解决了出行难与排水不畅的问题。

       在段家湾社区,社区干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深知每一户家庭的冷暖,始终把居民那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让他们烦心的“操心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谁家水管漏了,哪栋楼垃圾清运不及时,老人看病不方便,孩子放学没处待……桩桩件件都记挂在心。磨破嘴皮跑断腿,也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因为在社区干部心里,让街坊邻居日子过得顺心、舒坦,就是最大的责任和成就。

群众需求  靠联动共建解决

       “过去投诉电话响个不停,现在楼道灯坏了在群里喊一嗓子就有人修!”居民刘大姐在网格群里发出感慨。而在几年前,段家湾社区还面临着资源紧张、服务跟不上的困境——政策咨询跑断腿、安全隐患发现晚、群众抱怨“办事找不到门”。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社区主动对接辖区单位、企业、党员和热心群众,联动共建为民办实事。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均在网格内实名,保证群众有需要能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同时,还邀请辖区派出所、电业局、卫生服务中心等专业人员进入微信群,政策咨询、事务办理在群里都能得到高效解答。线下,建立“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四方联动机制,每日巡格排查隐患、每周走访重点人群、召开网格例会,对照 12345 投诉清单逐项整改问题。

       共建力量更添新动能。借助“支部联支部”活动,市生态环境局与社区结对共建,点亮一桩桩民生实事,高清监控扫除治安盲区、智能公厕洁净升级、50盏路灯照亮夜归路、老旧小区装上崭新大门和灭火器。如今段家湾社区 12345 月均投诉量稳定在个位数,基本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从“办事无门”到“群呼百应”,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家门口这方寸之间,正因携手共建而焕发新生机。

物业难题  靠自治合力破解

       “垃圾堆成山,电梯都罢工,这日子怎么过?”鑫阳小区居民王阿姨面对镜头,回忆起那段没有物业的日子直叹气。另一头的业主群里,类似抱怨此起彼伏:“凭什么要我们交钱?”

       这个拥有两栋19层高楼、185户居民的小区,曾因接连“赶跑”三家物业公司而深陷治理泥潭,垃圾无人清运堆积如山、电梯停摆瘫痪。当部分业主要求政府兜底时,社区果断启动“自治整治”,在上级专班支持下,喊响“小区自管、大家配合”的口号。

       破局之路始于社区议事会。三场议事会线上线下同步铺开—会场内,居民代表激烈争论;微信群里,视频直播让每一户都能“云参与”。围绕管理方案与收费标准,社区干部不厌其烦解释沟通,群内每日更新进展与缴费明细。“70%以上住户都参与了,吵归吵,至少都在想办法。”一位楼组长感慨道。

       尽管 12345 投诉量一度逼近百起,社区却顶住压力坚守“先缴费后服务”底线。这份坚持最终赢得理解,曾经拒缴的业主陆续主动补缴费用。资金到位后,保洁、电梯维保迅速恢复运转。

       如今走进鑫阳小区,路面整洁,电梯平稳运行。居民李先生在缴费单上签字时笑道:“以前觉得钱交得冤,现在看到服务跟上了,这钱花得值!”从“政府兜底”的呼声到主动缴费的行动,一场由居民智慧主导的自治实践,让这个曾深陷困境的小区重焕生机。

       在党建引领下,段家湾社区执“共建共治”金钥匙,畅通民意渠道,汇民智、聚民力,有效激发社会参与“源头活水”,让居民自治热情更高涨,邻里关系更融洽,社区环境更宜居,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共同体”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