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坪塘村的田野上,一面鲜红的党旗不仅在村委会上空高高飘扬,更在阡陌纵横的田埂间、百姓错落的院落里扎下深根。近年来,坪塘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动能,以精微服务温暖群众心田,交出了一份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坪塘答卷”。
阵地筑基,从“旧校舍”到“人气会客厅”。“以前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小,服务功能不完善,设施较为陈旧。”村党支部书记张正霞回忆道。2023年10月,在帮扶单位与乡党委支持下,坪塘村将闲置多年的废弃村小改造为全新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前移至便利区域,党员活动室配备了会议桌椅,文化阅览室上架了2600余册农技、科普书籍。如今,这里不仅是政策宣传的“前沿哨”,更是村民议事的“主阵地”——春耕时节的农技培训、夏夜纳凉的板凳议事会、端午节的敬老饺子宴,全年20余场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气会客厅”。“阵地亮堂了,人心就齐了。”驻村第一书记喻天说,“现在村民有事没事都爱来转转,党组织的凝聚力,就是从这一杯热茶、一场座谈里慢慢攒起来的。”
网格织密,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下罗组的路修好了”2025年5月,这个消息在坪塘村微信群里刷屏。此前,网格员在下罗组走访时发现,连接主路的100米村道因雨水冲刷变得坑洼不平,存在着安全隐患。网格员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至村支部书记张正霞,村“两委”召开碰头会,次日一早便组织人员破拆重修。10天后,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李大爷踩着新路感慨:“道路破损,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问题,这办事效率,咱老百姓服气!”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坪塘村构建的“1+5+11”网格体系,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5名村“两委”成员兼任网格员,22名党员和乡贤兼任微网格员,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11个微网格。网格员们常态化走村入户,既当政策宣讲的“传声筒”,又做矛盾调解员,更成了服务群众的“服务员”。今年以来,通过网格收集解决群众诉求26件,化解邻里纠纷10起,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产业强筋,碧根果树下的“共富密码”。在郁郁葱葱的决明子基地里,合作社负责人卢严勇算起增收账,“决明子每亩产500斤,按市场价4元/斤算,每亩可以增收2000元。”这份“丰收答卷”的背后,是村党支部的“破题之举”。2023年,引进光山县鹏洋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北张、赵湾、刘湾等7个村民组荒地共1000余亩种植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和200余亩种植中草药,春季收割后进行轮作种植花生、玉米、棉花。通过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全村农田面积2000余亩,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质稻种植。2024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赴外地考察4次,历经2次党员大会研讨、2轮村民代表协商,最终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发展碧根果产业。为破解“前三年无收益”的难题,又探索“以短养长”模式,在林下套种棉花等矮秆作物。如今,基地不仅吸纳30户脱贫户、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形成“支部引路、产业铺路、集体壮大、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阵地焕新”到“治理提效”,从“产业破题”到“民心凝聚”,坪塘村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深刻道理,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如今的坪塘村,党群服务中心书声琅琅,碧根果基地硕果飘香,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甜。党员干在网格里,产业富在土地上,幸福写在民心上——这正是坪塘村以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