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之一,我参加了5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5月18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郑州亲切会见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中的河南成员。对我这样一名老区基层干部而言,是莫大的光荣,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5月18日,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新县县委书记吕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干好包括助残在内的各项工作的信心,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坚决打赢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上级有明确要求,我也一直坚持在做,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满腔热忱与使命担当相聚,总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这一点,在吕旅近8年助残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时光回溯到2011年腊月廿八,刚刚履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吕旅到新县一户贫困残疾家庭开展春节走访,映入眼帘的一幕深深刺痛着他:屋内没有电器,只有几张残破的桌椅,尽管隔天就是除夕,厨房里却只有一捆青菜,没有一块肉甚至一块豆腐,精神残疾的女主人一脸木然,两个孩子坐在冰冷的门槛上,翘首期盼着在外打工的父亲能带回过年的新衣,而这个父亲也是肢体残疾人。

       “像这样的残疾人家庭,政府如果不重视、不帮助,他们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吕旅抹了一把眼泪,什么也说不出来,但在心底却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残疾人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决不让残疾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从这一天起,全县7300余户残疾人家庭、2.56万残疾人就成了吕旅心中最深的牵挂,为此他多方奔走、殚精竭虑。特别是任县委书记后,吕旅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眼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起残疾人全面小康的政治责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定职责,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让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成为社会共识,让尊重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在老区蔚然成风。

       超前谋划,让关爱不再等待。

       在吕旅的主导下,新县连续多年将关爱残疾人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出台各类扶残助残政策,关爱与尊重同行,让残疾人的生命精彩绽放。

       早在2013年,时任县长的吕旅就推动实施了“温暖计划”。全面落实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参观城区景点制度。将3500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医保范围,为2000多名三级以上残疾人办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年享受到100元的最低缴费政府补贴,并将1095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实施残疾人助学行动,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免收高中教育阶段学费。每年对贫困残疾考生和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些措施,至今从未间断。

       2014年,他接续发力,推动实施“关爱工程”。试点对城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进行补助。在河南省率先落实“两项补贴”,对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护理补贴,贫困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5年后的今天,“两项补贴”发放范围已由1365人扩大至6994人。

       由于老区公共服务不足、群众健康意识缺乏,残疾发生率一度偏高。吕旅认为,必须采取干预措施。他多方奔走,2014年争取到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试点,大力推动婚前检查、孕前优生检测、遗传咨询、慢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降低了残疾人出生率。争取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降低交通事故致残率。

       换位思考,让障碍不再有碍。

       吕旅常说,残疾人有多难,换位思考一下就能体会;助残事业从哪儿入手,换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

       家住新县金兰山的杨传生双目失明,妻子阮观清双腿瘫痪,妻子是眼,丈夫是腿,两个人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在当地成了一段佳话。可在吕旅看来,佳话充满着苦涩,他们生活起居极不方便,就连简单的做饭、如厕等日常活动都十分困难,这种生活怎么能叫幸福?

       “让残疾人居家生活无障碍是基本保障,也是残疾事业发展的关键第一步,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刻不容缓!”

       吕旅在一次残疾人专题会议上动情地说。在他的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行动在老区全面展开。改造前,他带头入户,模拟残疾人生活场景,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做到因人定制、按需供给。施工过程中,他要求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采取乡镇集中组织施工和残疾人家庭自主选择施工相结合,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在他的推动下,全县累计实施改造项目3300余个,配备辅助器具1900余个,全面完成1460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所有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全覆盖。

       而今,杨传生夫妇做饭有低位灶台和水池,如厕有马桶和扶手,出门有坡道和栏杆,家里盲人专用的语音电器一应俱全,不需要对方的搀扶,也能独自在家自如的活动。

       为了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倡树“全域无障碍”理念,将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审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先发展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等机构,推动对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进行系统化改造,推进无障碍建设融入基础建设、融入服务配套、融入厕所革命,实现县城和集镇主干道盲道、公共空间坡化、225所旅游公厕无障碍全覆盖,在7个乡镇试点无障碍社区建设并逐步向全县推广,扫清了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硬障碍”。

       新县无障碍建设成效受到了广泛关注,中残联、河南省残联先后在新县召开现场会,推广该县工作经验。新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先进单位”。

       扛稳责任,让落实不再落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为确保“两个格外”落地,吕旅推动新县成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按照“三增强、去四化”的方向,加强县、乡残联组织建设,成立4类残疾人协会,选聘223名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推动力量下沉、激发组织活力,确保责任落地、政策落实。

       贫困群众是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最大牵挂”,贫困残疾人更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困中之困。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他主导制定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方案,紧盯贫困残疾人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在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基础上,推动精准康复服务提标扩面,重塑残疾人生命。推行“阳光家园”计划,通过居家托养和机构托养,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整合乡镇敬老院资源,将400多名残疾人纳入托养范围,实现托养一个、幸福一家。针对贫困地区康复机构不健全的实际,推动实施“精准康复”工程,严格落实残疾人康复经费预算,坚持以居家康复、社区康复为主,康复救助惠及2万余人次,发放康复器具6000多人次,康复服务率达72.9%,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9.76%;发挥全国健康促进县工作优势,推动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民覆盖,让“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为落实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重要指示。他推动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廉租房、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政策优先保障,1811户残疾人家庭搬进新家。推动建成新县特殊教育学校,246名残疾儿童全部免费入学受教;倡导把人性化服务送到家中,“送教上门”制度得到严格落实,“红细胞”志愿服务常态开展。牵头制定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对安置残疾人未达标的企业实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务部门代征,动员全社会力量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无障碍通道;开辟残疾人技能培训“绿色通道”,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残疾人2000余人次,全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培训就业率达90%;推动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6个,带动400余名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打开致富门路;在全县设置公益岗位,安排53名贫困残疾人就业,让残疾人同等享受就业待遇;探索“就业+康复”模式,依托“扶贫车间”设立就业和康复于一体的“工疗车间”,不断开辟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开展贫困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行动,打造创业示范点5个、创办经济实体800多家,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根残疾人群体,让残疾群体在就业创业中成就尊严。

       残疾人企业家汪功顺荣获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胡远月多次在河南省残疾人绘画大赛中获奖,张传孝连续两年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残疾人木工大赛并获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老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残疾人拼搏进取的良好形象。

       怀“赤子”之心,让残疾人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行“格外”之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扶残助残队伍。幸福的温度在爱心中传递,文明的尺度在扶助中丈量,截至目前,新县共有3286名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了人生的阴霾,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