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我市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回顾2013年全市人才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人才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湘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正先主持。
 
  李部长首先对2013年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向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他指出,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才工作注重加强宏观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实施重点工程、积极招才引智,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把破解基层民生难题作为人才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做文章,组织实施了“双千工程”,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系统引进了2052名急需紧缺的优秀专业人才,推进了城乡教育、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实施人才“鸿雁计划”,建立信阳籍在外人才库,促成60多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累计总投资超过2亿元.健全完善拔尖人才服务基层制度,先后组织157名市级拔尖人才,近千名县级拔尖人才帮助基层解决科技难题1120个。
 
  就进一步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李部长强调要弄明白四个问题:一是目标是什么。对于我市人才工作来说,目标就是实在、实际、实效。实在就是不讲空话套话,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实际就是联系信阳实际,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提无法落实的指标。实效就是指务实重效,应重在落实,以结果为导向,将制定的每一项规划、制度、措施,落实到行动上,做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打造人才惠民品牌,如去年的“双千工程”。二是方向是什么。对于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信阳来说,既注重高端引领,更应注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应结合信阳实际,围绕我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推进城乡事业均衡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引进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量“需”而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方式是什么。既应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何种知识结构、性格气质、专业特长的人才,只有用人单位才最有发言权。应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把真正适合需要的人才辨别、引进和培养起来。各级党委、政府则应主动摆正位置,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方法是什么。注重服务,党委、政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并坚决、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应多与人才交朋友,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激励,对优秀人才公开奖励,确保优秀人才得到优厚待遇。注重大局,围绕信阳工业发展、产业集聚区这个大局做文章、谋思路、定措施,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
 
  最后,就当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李部长要求,一要提升人才工作能力。各级党委应提升站位全局的能力,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组织部门应提升牵头抓总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成员单位应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二要激发聚才育才动力。应围绕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做文章,持续创新政策机制,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增强识才用才魄力。应完善唯才是举的识用体系、练就伯乐相马的火眼金睛、彰显知人善任的胸襟气魄,使各类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得其所。四要展示爱才励才魅力。着力展示周到服务的情感魅力、待遇环境的政策魅力、事业平台的发展魅力,帮助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会上,与会人员研究讨论了评审第九批拔尖人才、建立人才三项经费等六项议题,并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改进人才工作、服务发展进行了交流谈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