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队下基层    “组团”送服务
让专业技术人才在一线服务群众促发展
□ 黄如福
 
  李湘豫部长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实施‘鸿雁计划’, 依托特色产业,整合和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向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聚集。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创业。”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关键是要坚持以用为本,搭建好人才服务基层的平台,充分调动人才的能动性,大力支持和引导人才在一线发挥特长专长,为基层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今年,我们围绕拔尖人才在基层发挥作用,组织拔尖人才进社区、进合作社、进企业,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引导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履职在岗位,奉献在基层。
  一、强化引导,让拔尖人才走进基层。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加速集聚,企业、合作社、社区成为拔尖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让拔尖人才走进基层。一是对接需求,登记报到。一方面,由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深入基层广泛征集需求项目,通过发放服务联系卡、开通服务热线、微信,全面了解基层需求,另一方面,将全县 35名市、县级拔尖人才组编成 7支服务队,结队下基层、“组团”认领需求项目,并与乡镇、社区对接,到服务项目区报到,变基层被动接受服务为基层主动上报需求。二是定期联络,建立台账。在服务项目区设立拔尖人才联络点,公开拔尖人才信息,公布拔尖人才工作单位、专业特长及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服务单位明确1名联络员,经常与拔尖人才基层服务队联系,通报项目服务进展情况,介绍社情民意,反映群众期盼,让拔尖人才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喜爱基层。同时,县里建立服务台账,记载7个服务队工作情况。三是创新方式,自主选择。在拔尖人才居住地社区,重点推出科技咨询、政策讲解、体育保健、法律援助、医疗义诊等服务项目,由拔尖人才自主选择,确保拔尖人才服务基层有载体、发挥作用有平台。
  二、健全制度,让拔尖人才融入基层。走进是基础,融入是关键。我们健全制度,帮助拔尖人才融入基层,志愿服务。一是实行双重管理。把拔尖人才基层服务队纳入乡镇、街道办事处管理,年终由服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或企业写出书面材料,评价服务情况。二是实行公开承诺。制定《拔尖人才基层服务队公开承诺书》和《拔尖人才公开承诺书》,由服务队和个人分别向县委组织部、人才办、服务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作出服务承诺并签订公开承诺书,让拔尖人才服务基层目标明确、服务有力。三是实行活动记实。服务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社区、企业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填报一次“服务记录卡”,详细记录服务队开展服务的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让拔尖人才服务基层“看得见、记得准、查得到”。
  三、亮晒责任,让拔尖人才服务基层。服务基层、回报社会是拔尖人才的光荣使命。我们鼓励他们亮出身份、亮出责任、亮出业绩,营造比服务、比业绩、比奉献的氛围。一是挂牌上岗,亮出身份。制作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胸牌,公开单位、职务、专业,让拔尖人才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增强荣誉感,提供专业服务。二是立足专长,亮出责任。拔尖人才立足自身专长,按照承诺的事项,结合基层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担当责任。如农业科技服务队,拟举办合作社人员培训班3期,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题培训班2期,组织技术观摩、交流经验2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50人。还向服务单位提供点餐式服务,通过服务队一对一服务,推广最实用、能致富的技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人才做贡献,群众得实惠。三是基层创业,亮出业绩。制定“拔尖人才服务基层行动计划”,遴选一批服务项目,拔尖人才组团深入一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激励拔尖人才建功基层。同时,要求每名拔尖人才在服务的过程中结对联系2-3名专业技术人员,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为基层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并依托科普下乡、定点服务、合作联系等活动平台,力促拔尖人才在业务指导、技能发挥、帮带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新业绩。
(作者系潢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