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将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和脱贫攻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工作机制,突出精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科技助推扶贫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是完善机制,注重选派精准。 完善光山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人才办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责任感强、思想好、能吃苦的选人标准,突出基层所需和科技特派员所长,选派203名科技特派员与106个贫困村、8个有一定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实施结对精准帮扶,培育村集体经济实体71家、“多彩田园”扶贫示范点53家。
二是立足实际,增强培训实效。针对全县贫困村缺产业、贫困户缺技术的实际,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做实培训文章,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群众需求什么培训什么”的思路,先后在22个乡镇开展茶叶种植加工、油茶丰产、板栗高产栽培、脱毒红薯高产栽培、苗木花卉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108场次,培训贫困户2.2万人次,发放科技培训资料3.4万余份,培育熊长海、李付江等乡土人才248人。
三是拓宽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在做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科技特派员根据基层需求,积极拓宽服务思路,力求科技服务扶贫质量最优化。如科技特派员朱继银立足所驻村实际,先后帮助引进优良种猪2300余头、优良蛋鸡18万只,建立良猪精液供应站2个,实现带贫67家;科技特派员陈远平从贫困村资源优势出发,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3000多亩,通过严控关键技术、提升防治效果、科学降低成本等服务举措,贫困群众每亩增收150多元。
一是完善机制,注重选派精准。 完善光山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人才办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责任感强、思想好、能吃苦的选人标准,突出基层所需和科技特派员所长,选派203名科技特派员与106个贫困村、8个有一定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实施结对精准帮扶,培育村集体经济实体71家、“多彩田园”扶贫示范点53家。
二是立足实际,增强培训实效。针对全县贫困村缺产业、贫困户缺技术的实际,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贫困群众实际需求做实培训文章,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群众需求什么培训什么”的思路,先后在22个乡镇开展茶叶种植加工、油茶丰产、板栗高产栽培、脱毒红薯高产栽培、苗木花卉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108场次,培训贫困户2.2万人次,发放科技培训资料3.4万余份,培育熊长海、李付江等乡土人才248人。
三是拓宽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在做好技术培训的同时,科技特派员根据基层需求,积极拓宽服务思路,力求科技服务扶贫质量最优化。如科技特派员朱继银立足所驻村实际,先后帮助引进优良种猪2300余头、优良蛋鸡18万只,建立良猪精液供应站2个,实现带贫67家;科技特派员陈远平从贫困村资源优势出发,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3000多亩,通过严控关键技术、提升防治效果、科学降低成本等服务举措,贫困群众每亩增收150多元。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