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维涛,男,现年45岁,现任新县林业局林技站副站长,2016年被选派到新县苏河镇朱店村担任科技特派员。自从选派工作开展以来,他切实履行职责,立足所驻村丰富的山场资源,积极带领群众在山上做文章,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成效明显,受到了群众欢迎。
       一、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村情资源
       朱店村位于新县苏河镇西部,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1657人,村党支部有党员30名,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广大群众传统的种植、养殖等产业收入较低,脱贫攻坚的任务很艰巨。陶维涛入驻朱店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入户走访和情况调查,通过与村干部、农户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到田间地头、山场林地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村里的自然资源和群众收入现状,他发现朱店村的山场资源很丰富,结合自己在其它乡镇驻村的经验,他觉得利用当地的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业种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他及时将自己的想法与村“两委”进行了沟通,取得村干部、广大群众的认可,并同大家一起精心谋划,为朱店村发展林业种植制定了三年规划,纳入全村脱贫计划,为实施驻村工作目标、开展科技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林业项目,夯实产业支撑
       有了帮扶计划和目标,最重要的再就是抓落实。陶维涛说干就干,他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了自己的计划和打算,争取单位的大力支持,力所能及为朱店村争取各种林业项目。同时,他积极引导朱店村群众大力发展红豆杉、油茶、板栗、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把发展林业项目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他为朱店村争取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生态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植被恢复等林业项目7个,争取扶持资金119万余元,所有项目资金全部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覆盖全村90个贫困户。其中,油茶产业扶贫项目300亩,涉及全村贫困户90户,到位资金120000元;争取红豆杉种植项目补贴资金41.6万元,全村所有贫困户可连续三年享受到户增收资金,每户每年400元;为朱店村争取公益林护林员名额6个,为6个贫困户实现了就地就业,每人年工资10000元。
       三、培育种植大户,发挥示范效应
       在引导全村群众发展林业项目的同时,陶维涛同时注重对林业合作社、造林大户的帮扶和培育,让他们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就地就业。目前,全村已有造林大户、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3个,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31人;朱店村千亩红豆杉长势旺盛,每年仅支付村民砍杂抚育费就达40万元;河南聚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朱店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支付农户的田地租用费、务工费达200万元以上。变输血为造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兼顾农业生产,陶维涛的驻村帮扶模式受到当地群众和乡村组织的支持和肯定。
       从事林业工作20余年,陶维涛干一行爱一行,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他说,靠山吃山,要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科技特派员工作对他一种锻炼,也是让林业技术工作者发挥特长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和经历,踏踏实实,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