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不断彰显“看红色受教育、看绿色长精神、看本色增底气、看特色识干部”成效,激发全县上下勇担当、敢作为的精气神,练就锐意进取的真功夫,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红色浸润强筋骨
潢川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他们坚持分类分批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血脉相传。
“至今,累计参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干部群众,已达5万余人次。”12月18日,潢川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负责人告诉我们。
红色文化浸润滋养,潢川好人不断涌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久生、省劳动模范吴天玉、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严辉飞、中国好人胡阳海和刘祥国等先进典型声名远播。据不完全统计,该县近五年来先后涌现出2000多名先进典型,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达100多人,“潢川好人”群体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12月17日晚,魏岗乡高楼村政治文化广场上歌声飞扬,村民宋国富正领着群众们跳起广场舞,为第二天举行的“脱贫攻坚文化先行·广场舞和民间花会展演”做准备。
“村里经常性举行党建活动,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宋国富就是今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之一。”该村党支部书记宋保海说。
潢川县持续开展“三进”活动(红色文化进村部广场、进社区园区、进车间厂房),建成仁和连岗、付店晏庄、魏岗高楼3个高标准的党内政治文化宣教基地,全县农村建成各类政治文化园(广场)37个。
信息时代,红色教育还搭上了“互联网+”快车。他们创新打造出全省首家县级党建云平台“潢川红云”,使广大基层党员可以在线接受红色教育,让共产党人价值观融入头脑、融入日常,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绿色引领谋振兴
潢川绿色资源丰富,“鳖鸭花猪粉菌茶,外加一只小龙虾”八大特色产业享誉省内外。
近年来,该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创新探索在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全面推行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党建办公室领导下的产业链党支部制度,组建了41个产业链党组织和46个非公党组织,实现了产业链党组织从孤立分散走向了联动链接。
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人才聚在产业链。该县全面实施“三培三引”工程,从乡村非公经济主体中发展党员64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评选党员红旗手91名,选拔“双强”党组织书记104人,把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三农”人才真正聚在产业链上。
10月29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员陈良玉、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主席周泽江、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提姆·斯坦莱德博士等专家学者齐聚潢川,围绕打造全省有机绿色食品发展示范区集智聚力。
党建发力,产业兴旺。在十大产业党建办的推动下,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仅今年就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经营主体14个。新兴的小龙虾产业更是在产业党建办的引导下,养殖面积已达19万亩,其中“稻虾共作”15.4万亩,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省小龙虾第一县。
永葆本色有担当
面对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如何永葆革命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紧迫课题。潢川县也不例外。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仅2018年,就培训乡镇(街道)、县直单位主职200余人,乡科级干部1000余人,举办各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4期、培训922人次。
他们着力培养业务精通、管理协调等综合能力强的“专才+通才”型干部,创新方式、聚力引智,分级分类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33个。结合脱贫攻坚中心工作,该县采用远程播放、分层教学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村的6000余名帮扶责任人进行培训全覆盖,极大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县委县政府坚决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大胆作为。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建立干部“负面信息”档案,实行干部监督员制度,健全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干部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对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制度,广泛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激励干部永葆实干担当本色。
特色鲜明助脱贫
调动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潢川县结合县域实际,特色鲜明地提出:决不让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开路先锋”吃亏。
“现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的待遇大幅提高,每年分别有2.3万元、1.9万元和1.5万元的岗位报酬,村里每年也有了3万多元的专项工作经费。”仁和镇蔡寺村党支部书记唐保合高兴地说,“你看,如今村里办公场所宽敞了,办公条件改善了,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立起了科普大屏,群众脱贫致富有奔头,我们工作起来也带劲。”
“县里为每个贫困村拨付了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非贫困村则按照每村20万元的标准,给予产业资金扶持,并采取打捆投入国有投资公司固定分红的模式,确保资金安全,收入稳定,保证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险到稳全覆盖。”县委组织部部长孔辉自豪地介绍。
他们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制订了《关于激励广大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每年推选10%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的乡镇分管领导表彰提拔,每年评定30%的贫困村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对全体村干部上浮工作报酬的30%。今年,已有36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和驻村工作队长被提拔重用,56个脱贫攻坚先进村集体受到表彰和奖励。
2018年,以食品加工和小龙虾养殖加工为主的河南澳嘉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潢川,带动周边100多户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并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务工。
这是潢川县加强驻外党组织建设,深化实施“新时代新金桥”工程的一个缩影。该县主动适应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特点,新建外建党工委4个、建立外建党组织52个,把全县2545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有效管理,积极搭建“脱贫攻坚”“回归投资”“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强村育新”五座金桥,引进“回归”项目36个,带来投资20多亿元,带动2万多人就业,群众增收逾6.2亿元;有28名流动党员回乡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带动519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从返乡青年和党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41名,有11人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进入村“两委”班子。
“唱响红色、放大绿色、永葆本色、突出特色,潢川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潢川县委书记赵亮自豪地说,“只有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担责、担难、担险,潢川县才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