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017年5月14日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解释】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毕”和“咸”是“全、都”的意思,整句话的大意是: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句话描绘的是群英云集、人才济济的景象。《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宴集序》《兰亭序》,宋人称之为《禊序》《禊帖》。据记载,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兰亭举行修禊之礼。期间,众人赋诗饮酒,共得诗37首。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叙此事,该序即为《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中的“群贤”指的是谢安、孙绰、谢万、支道林以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等人,他们均为当时的名流高士。而之所以说“少长咸集”,则是因为与会的这些贤士能人年龄不一,有的尚不及弱冠之年,而有的则已到知命之年。此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兰亭雅集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更是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积极响应与传承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观,影响至今。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场盛况空前的盛会。据统计,应习近平邀请,阿根廷、白俄罗斯、智利、捷克、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肯尼亚、老挝、菲律宾、俄罗斯、瑞士、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斐济、希腊、匈牙利、意大利、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巴基斯坦、波兰、塞尔维亚、西班牙、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已确认出席此次论坛。同时还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将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此次论坛可谓盛况空前。相信在众多与会嘉宾的共同努力之下,此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习近平曾说过:“‘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所以说,“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而事实也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也得到了各方的响应,成果显著。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曾总结说:“3年多前,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所以能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更是有力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获得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旨在说明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英才,他期待与会嘉宾能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