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先进个人
——新县陡山河乡党委书记 屈文明
屈文明,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本科文化,2016年5月至今任陡山河乡党委书记。2011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2018年12月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2018年度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2月被信阳市委组织部表彰为信阳市“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先进个人。
自担任陡山河乡党委书记以来,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抓好基层党建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扛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坚持问题导向,抓党建促脱贫、助振兴措施得力,群众工作亮点凸出,营造了向上向善的乡村氛围和昂扬焕发的党建工作氛围。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陡山河乡党委被评为信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年度“严乡强村育新计划”考核中排名新县第一;乡党校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校”;陡山河乡被评为“省级爱国卫生乡镇”。
严抓实管,当好筑牢战斗堡垒的“擎旗人”
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在学懂做实上下功夫。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每周一夜晚上党课,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每季度撰写学习心得,完成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宪法》等系列规定任务学习,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纪实扎实开展。通过让党员干部在严的环境下比学赶超,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了执政素养。
配齐配强乡村党务工作力量,严格落实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工作机制,明确党建办专职人员2名、支部党建专干28名。牵头成立15个党建工作责任组,签订目标责任书,不定期对责任组成员进行党建知识培训和测试,完善例会制度,月汇报、季督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着眼补齐短板,对中央和省市巡视巡察反馈的6大类整改任务,2017年抓基层党建的23项承诺事项,对账销号、全面完成。
全面开展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发挥党员微信群、魅力山河公众号、远程教育终端优势,实现线上线下党员教育管理齐步走;细化18类档案,每周调阅、每月督查;常态化组织开展交叉检查、“逐村观摩 整乡推进”活动,成绩落后的做表态发言,计入“严乡强村育新计划”考核,年终兑现奖惩。优先保障党建投入,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升级改造槐店、烂泥冲、柳林河、刚店4个村级活动场所。积极探索“党建+美丽乡村”,打造了刚店村后稽洼党建主题公园、槐店村电教广场等美丽乡村示范点,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目前,全乡共创建7个“红旗党支部”,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实干争先,当好聚力脱贫攻坚的“奋斗者”
带头发扬实干、苦干的精气神,始终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一是完善机制,让干部带头干。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头雁效应”,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扶贫工作“周汇报”、“月推进”工作机制,及时解决扶贫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带领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帮扶,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二是创新载体,让党员领着干。实施“党员带富”工程,培养致富带头人20余人,建立万亩油茶、千亩葛根、香菇、淮南黑猪等产业基地12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290余户贫困户直接受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建立集体经济乡科级干部挂点帮扶机制,整合财政扶持资金480余万元发展村集体茶场、皮划艇加工厂、光伏产业等村集体经济项目20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三是激发动力,让群众比着干。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幸福大讲堂”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干群主动参与乡村共建幸福生活的行动中来。开展“幸福大讲堂”活动860余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985条,帮助解决问题462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推进了文明乡风。评选“六星”农户390户,“幸福群众”“幸福干部”30名,设立“幸福驿站”3个,以群众评比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物资,持续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干劲和决心。
卯足拼劲,当好推进乡村振兴的“逐梦人”
一是引进人才,全力服务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兴乡”战略,以“三有三带”为标准,从外出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中培养、选拔村主职干部6人,使之成为加速发展的新引擎。采取“择优推”“择优引”等措施,从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2人,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村干部28人,村级队伍年龄、学历、能力结构明显优化。
二是灵活载体,激发创业热情。先后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前往新县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安黄麻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为民谋幸福”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的先锋作用。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媒体持续推送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肩负新使命、展示新作为”党建微视频,通过“亮思路、亮举措、亮形象”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献力乡村振兴的创业热情。
三是规划布局,发挥核心动力。依托“红绿古”色资源优势,规划“一心两线三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吸引外出成功党员回乡创业,引进投资10亿元实施武占岭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乡村发展组织保障,把党组织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联合5个党支部成立武占岭漂流联合党总支,抱团共同发展,带富一方群众,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