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先进个人
——新县周河乡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张思恩
张思恩,男,汉族,现年46岁,高中文化,现任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选为“2016河南爱故乡年度人物”、“信阳好人”、新县“双创之星”。
矢志一心归故园
1989年1月,他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从一名建筑工地小工做起,历经1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2002年,注册成立了双赢达建筑公司,手下员工200余人,年纯收入百万余元。2013年,他毅然放弃北京的事业,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创业,助力西河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1月,他组织成立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村民推选为理事长。为加强对合作社的组织领导,2017年5月,经乡党委批复,成立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张思恩同志任党支部书记。
带头造就新西河
张思恩是个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人,既注重个人修养,又潜心钻研科学知识,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还利用工作闲余时间自学种养殖技术、古村落文化、旅游策划等知识,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张思恩同志逐渐成为当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领军人物。
作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主动担起脱贫攻坚重任,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带头投资特色产业,以“绿色”为引领,借“古色”添彩,结合当地“三步一画,五步一景”的优越生态,以及豫风楚韵相互交融的传统民俗,大力发展“古绿辉映”的乡村生态旅游。新建长洲河湿地公园、竹海、油茶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旅游景点,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建成星空帐篷酒店、集装箱酒店、古枫杨咖啡馆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在古朴的乡野体验中增添了现代的元素。建成森林剧场、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凸显旅游个性化、差异化。
乡村旅游人气旺
随着西河湾知名度的提升,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纷沓而至。在他的带领下,西河村民广泛参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物质和精神“双扶贫”功效。一方面,村民的经济收益逐年攀升。西河村民以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大潮当中。村民结合自身优势,开办具有乡野特色的农家乐30余家和独具特色的民宿26家。每逢节假日,所有的农家乐和民宿都人气爆棚。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与湖北长江传媒国际旅行社、郑州中青旅、武汉宝中旅程国际旅行社等知名旅行社建立联系,合作推出旅游方案与线路,有效增加了游客数量,间接推动了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张思恩还经常将大量客源分流到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看到村民都忙的不亦乐乎,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发展产业助脱贫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来支撑。张思恩积极与村“两委”对接,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意见建议,结合村民意愿和当地实际,聘请专家对当地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打造西河“三宝”,即:油茶、板栗、葛根粉,组织社员实施油茶低产园改造1500余亩,引进河北省迁西优质板栗品种对本地板栗进行改良,建立示范基地500亩,发展葛根种植700余亩。修缮改造古民居,对村落景观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原汁原味保留豫南民居特色,已完成古民居修复改造11户,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丰富了西河湾的文化内涵。
建立了西河粮油文化博物馆,还原传统油茶压榨工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张思恩的带领下,西河湾景区的建设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型停车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森林剧场、拓展训练场、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先后启动运营,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香港卫视、南华早报等多家国家、省、市媒体竞相报道西河古村落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关注的热点。陈润儿省长和省委省政府的其他领导先后到西河视察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00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全村11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焦点访谈》进西河
目前,西河湾已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评选为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2016年4月初,全国性的乡村领域盛会——“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在西河湾成功召开,将西河湾的建设发展经验推向了全国。西河湾还被评选为“新县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017年6月,西河湾景区经信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区”。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省评选为“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点”,张思恩本人也受邀请参加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经验交流会并做了典型发言。2018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西河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宣传报道。2018年9月,西河村被省旅游局认定为2018年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