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老汉不安生,种稻包塘显真能。招蜂采蜜闯新路,勤劳致富不忘本。”这首打油诗说的就是新县千斤乡强农吊瓜合作社负责人张庆金通过发展吊瓜摆脱贫困、开展技术推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流转土地种植水稻,探索规模化养殖中蜂的故事。

  身残志坚 艰难创业

  张庆金因家庭贫困初中时便辍学务工。张庆金是能人,他会做木土活、当过油漆匠、会做牛皮影。2009年,他听说种吊瓜能挣钱,四处拜师取经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张庆金的辛勤努力下,第一年种植就获得了丰收,两亩多的责任田共收获吊瓜子800余公斤,净赚2万多块。2010年,张庆金注册成立了新县强农吊瓜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村“两委”的协调帮助下,陆续流转村内多个村组荒地,专心种植吊瓜,这时的张庆金从普通种植户变成了职业农民。

  富不忘本 帮困带贫

  致富之后,张庆金没有忘记曾经给予照顾和帮助他的乡邻。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庆金的合作社作为村里的龙头企业,主动承担起为贫困户实施到户增收项目的责任,帮助6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张庆金还帮助一直在他的合作社务工同村的贫困户王志尚、王志德兄弟发展吊瓜十几亩,为其搭起吊瓜架、并向其赊欠了种苗和化肥,王志尚兄弟喜获丰收并迅速脱贫。

  张庆金还与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科协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多期吊瓜种植培训班,分批培训了全县众多贫困户。

  转变思路 奋斗不止

  张庆金并不满足于吊瓜产业的发展,为了抗御市场饱和行情波动的风险,他一直不敢停下向前的脚步。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看到农村土地撂荒他很心疼,决心要流转发展农业生产,2019年张庆金共流转本村和邻村闲置的土地230亩,运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规模种植水稻。

  从最初为了给吊瓜田授粉,他用人工蜂箱招引野蜂,进而从中觅到商机。他认为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最优质的野生蜜源植物。他向老把式取经,通过买书自学,加上自己总结,初步积累一定的养蜂技术,现在可以自己引蜂了。张庆金表示“养蜂的箱子和养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起初我的蜂箱都是定购的,现在自已可以做了”。

  张庆金千万百计探索脱贫致富路,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他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不等不靠搞发展,实干巧干勤劳致富。”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