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谭家河乡千工堰村是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现有22个村民组,856户3031人,是该乡人口较多的村居之一,2017年,简书鸿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他与这个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刻苦钻研政策 理清工作思路

  驻村伊始,为了尽快熟悉村里情况,他坚持白天走家串户,夜晚研读政策,通过近两个月的走访调研,他了解到千工堰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在弄清致贫原因后,经多方征求意见,他精心制定了《千工堰村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拟从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帮扶工作。

  建强基层组织 筑牢基层基础

  为进一步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简书鸿坚持落实基层组织各项制度,让党员干部亮身份、作承诺,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他坚持以“4+2”工作法开展各项工作,注重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营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硬化道路8.5公里、整修水塘20个、修建河堤护坡600米、安装路灯40盏,重新修建了村部和文化广场。通过一系列举措,千工堰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对他赞不绝口。

  找准薄弱环节 精准发力促脱贫

  为彻底甩掉贫困村的帽子,简书鸿和村“两委”班子经研究,确定了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路子。银耳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是千工堰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他多方联系上级涉农部门专家上门辅导,与特色专业合作社达成育苗协议,帮助贫困户引进优质银耳品种、传授科学的小龙虾养殖方法,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全村共形成四个产业带贫项目,累计带贫72户,每户平均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简书鸿同志两年的驻村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千工堰村也于2018年底正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他以实际行动为驻村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