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毫、兼毫、软毫……5月22日,在淮滨县防胡镇熊寨村的同心笔业制售厂内,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笔,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产业,也有很高的效益。”笔厂内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毛笔加工环节较多,光程序就有选材、打孔、抛光、晾晒等十几道工序,极其繁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只好笔。”今年48岁的同心笔业制售厂的负责人冷东淮说道。
早些年,冷东淮在安徽池州经营毛笔制作产业,2017年在家乡人才回归政策的感召下,返乡置业,建立了占地5亩、厂房约有3000多平方米的同心笔业制售扶贫车间,年产值可达250万元,共带动周边村镇15户贫困户就业,户年均收益可达35000元。
“我们一家7口人,都没有什么文化,以前每年的收入就靠种12亩地,现在我和儿子都在毛笔厂上班,一个月就能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58岁的村民黄树英激动地说。
近年来,淮滨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人们对于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视,同心笔业的订单也是源源不断。“现在我们不仅仅有线下的销售渠道,还开启了线上直播卖货,毛笔的销路越做越广,带动了家乡更多的贫困户致富脱贫。”冷东淮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