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的迷迭香种植基地内,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迷迭香布满田间地头,微风拂过,芳香扑鼻。

  “俺们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有几百元收入,然后在种植基地打短工,每天能挣100多元,工资当日就结算。”65岁的香蒲园村脱贫户方瑞高兴的说,此时,他正和乡亲们一起在田间育苗、起苗。她的老伴儿张海民也在这里干活,负责基地的抗旱、除草工作。一家人靠着发展迷迭香产业稳定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香蒲园村,像方瑞一家这样通过发展扶贫产业致富增收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据香蒲园村党支部书记马波介绍,他们村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实效。如今,村里的迷迭香种植合作社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00个,其中,可提供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0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马波口中的新模式便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2017年6月,这位在外创业小有成就的80后小伙儿,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流转农户土地500亩,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当一天村支书,就要为家乡出一份力,不改变乡村面貌和乡亲们生活条件誓不罢休!”马波自信满满地说。带着这种执念,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扶下,如今的香蒲园村组通上了水泥路,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电网全部改造升级,新修水渠直达田间地头,和谐家园完成集中安置……

  去年初,香蒲园村通过招商引来本镇外出创业人士韦纯秀和她的儿子邹笛,成立了迷迭香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全村贫困户增强了“造血”功能。

  “除了种植迷迭香,我们还发展有青阳辣椒、越冬菠菜、香葱、西兰花、秋葵等蔬菜品种,专供韩国和郑州方大集团生产泡菜和果蔬制品。当年就为在合作社务工的农户发放工资18万元,合作社也赢利20万元。”马波乐呵呵地说。

  “合作社还与息县息半夏药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指定育苗基地,实行订单式生产。“合作社理事长邹笛兴奋地说,今年麦收后,他们准备再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迷迭香种植规模,带领香蒲园村的群众们走上更加广阔的致富小康路。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