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孙健远从浉河区文广旅局被选派到东双河镇刘家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村民得知村里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小声围在一起嘀咕说“这小伙子看着这么年轻,一副书生样,能当好第一书记吗?农村工作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在大家的质疑声中,26岁的孙健远开始了他的驻村工作。
走基层调研 熟悉情况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入村前,孙健远专门向前任第一书记详细了解刘家畈村的基本情况。入村后,他又积极向村干部取经,在村干部的指引下,短时间内走访了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几乎都是因病、因残或无劳动力等。贫困户老胡为了生活,一天都不敢休息,在附近打零工,还要时时担心家里无人照顾的80多岁老父亲和患精神病妻子;贫困户老刘瘫痪在床,妻子还要拖着股骨头坏死的身躯,坚持种菜养鸡,去集镇上卖菜换取生活费……贫困户的困难还有许许多多,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中之难,他心中暗暗发誓,再难也一定要帮他们脱掉贫困的帽子!
抓党建引领 筑牢基础
农村要发展,支部是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战斗堡垒,孙健远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刘家畈村村部办公条件比较落后,空间狭小,每次开会一部分党员只能在门外站着听,开村民代表大会只能搬桌子到院子里开。为解决这一问题,孙健远多方争取资金70余万元,新建了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并在村醒目位置设立大型户外党建、扶贫宣传栏18块。同时,他注重党员及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近两年来共发展党员2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人。经过努力,刘家畈村的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2018年,刘家畈村党支部被浉河区委组织部授予“红旗党支部”。
办民生实事 赢得民心
刘家畈村是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制约着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孙健远和村“两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将发展食用菌种植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并将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食用菌种植上。一座座大棚搭建起来,架子上一排排的菌菇袋,就是村民增收的希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村民掌握一门技术,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增收,谁还愿意留下老人和孩子去几千里外打工呢?”孙健远自信地说。
他依托金融扶贫政策,促使13户贫困户与相关企业签订金融扶贫协议,使每户年增收3000元。同时,他还积极想方设法联系当地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和两家本地企业签订了产业带贫协议。村民王正富因事故造成残疾致贫,但他有种植花卉手艺,村民江勇因儿子得恶性肿瘤致贫,但有养殖小龙虾技术。孙健远分别上门向他们二人宣传相关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自主创业增收,并帮助联系当地农村信用社,协助签订金融贷款协议。在他的帮助下,王正富依靠金融扶贫贷款建起了大棚,种植上花卉、苗圃,并在开春后卖上了好价钱。2018年底,王正富顺利脱贫,并在当年荣获浉河区“励志之星”称号,他憨厚的笑着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孙书记和村干部的帮助,他们是真心实意为民办事!”。
“扶贫工作是一场持久战,经过两年多的驻村经历,使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相信刘家畈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未来一定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孙健远对刘家畈村的未来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