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自党中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以来,息县广大第一书记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村干部解难题、兴产业,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奏响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最强音。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三个一致”入户普查
扎根农村,携手共进幸福之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息县348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共同见证着时代发展。宋瑞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的第一书记,她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扶贫先扶心、先扶志,改变村民价值观,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产业振兴”的脱贫之路。在她的带领下,弯柳树村不仅率先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而且捧回了河南省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信阳市美丽乡村”等荣誉。如今,声名远扬的“孝心村”已经吸引7家企业入驻,共同打造扶贫产业园,弯柳树村正大步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路上。9年来,宋瑞4次放弃届满轮换回家的机会,在弯柳树村扎下了根,不管遇到再难迈的坎,站在大家面前的永远是那个面带微笑、说话和风细雨的弯柳树村的“主心骨”。还有驻村第一书记田强、王春、冯亮、王明龙、金晓龙、刘广东、董建新……等,一大批时代弄潮儿,一次次选择届满留任,始终坚守农村一线,携手农村群众共进小康。
县发改委派驻临河乡单台村第一书记吴金良顶风冒雪,和村干部一起在村头疫情防控点值班
勇战险阻,使命担当百姓重托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息县广大第一书记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和乡村干部携手共进,顶风冒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在农村构建起了疫情防控的“防护墙”。孙庙乡范楼村省派第一书记张学勇,面对疫情主动放弃假期,辗转几个县市,驱车300公里把基层急缺的防疫物资第一时间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年过花甲又身患胆结石的临河乡单台村第一书记吴金良,作为全县年龄最大的驻村第一书记,一直坚守在基层的抗疫前线,组织引导群众做好自身防护,用实际行动展现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孙庙乡赵店村第一书记王倩,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尖兵”作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宣传排查,带头组织村内党员干部捐款,积极协调防控和日常生活物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架起了一座座干群“连心桥”。
县教体局派驻杨店乡张围孜村第一书记李继成,协调农技专家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复耕复产
心系民生,共谋复工复产良策
面对新冠疫情、农产品滞销、务工失业等带来的挑战,息县数百名驻村第一书记冲锋在前,下足绣花功夫,采取“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同步运行,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协调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采取以购代捐、单位食堂定向采购等方式,打通农产品滞销通道,努力将疫情防控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谯楼办事处何营社区第一书记孙杰,在开展宣传小麦病虫草防治、化学除草等知识的基础上,还组织何营社区种子农药经营户开展“上门服务”,为有需要的农户统一配送病虫草害防治农药;杨店乡张围孜村第一书记李继成,抓住当前天气晴好时机,组织利用村村响、宣传车,积极宣传春耕播种知识,组织引导群众分峰作业。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协调农技人员将群众所需的农药、肥料送到到田间地头,并组织年轻党员干部成立“三农”服务先锋队,对缺少劳力户、武汉返乡不能出门的重点户,免费提供化学除草、排水施肥等务工服务,积极助力复工复产。
一桩桩、一件件鲜活事例,既是息县第一书记践行承诺誓言的生动体现,也是他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缩影,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他们正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自己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