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陈九宽把新割的300斤青草送到了养牛场,笑哈哈的说道:“现在路边的青草多得很,随便打,可以卖给村里养牛合作社。农闲的时候,一天打个千把斤,能挣一百多块钱。”陈九宽是平桥区邢集镇周楼村的贫困户,依靠村里的养牛产业,陈九宽的日子越过越宽裕。
周楼村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山区村,2019年11月底,村部从专项扶贫资金中拿出35万元,购进33头西门塔尔肉牛,成立了养牛合作社,走上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养牛致富的道路。
周楼村空气好,青草丰茂,适合养牛。“2020年合作社产值预计能达到70万元,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存栏量达到150头,另一部分将用于村里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周楼村驻村干部黄锡金说。
村集体经济“牛”起来,还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我们聘用村里的贫困户作为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投放饲料、清理牛圈,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月工资可以拿到2500元。同时,还向村民收购青草,这活大家都能干,也能提高收入。”养牛合作社社员金同来说。
周楼村“两委”计划在养牛产业上进行长远打算,待母牛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村里将组织村民进行养牛知识培训,贫困户掌握养牛技术后,可以参与饲养。合作社将对新产牛崽进行收购和转卖,既能增加贫困户收入,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周楼村在肉牛养殖的基础上,还流转了30余亩土地种植桑树,带动村种桑养蚕产业发展,聘用贫困户进行除草浇水,2020年以来,先后聘用本村贫困户200余人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挣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