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息县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极搭建青年返乡创业平台,让返乡青年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支强劲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该县彭店乡90后夫妻王恒军、吴霞就是返乡创业青年中的典型代表。
王恒军,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吴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在上海工作,年薪近20万。2016年10月份,夫妻二人怀揣着创业梦想,在县里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决定放弃在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夫妻俩的决定,在亲人们看来,能在大城市里拿着高年薪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回来靠种香菇致富太天真了;在朋友们眼中,两个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回家种香菇,总不是件太靠谱的事。但说干就干,夫妻俩想方设法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县里孵化园政策和彭店乡区位优势,注册成立了息县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凭着顽强毅力,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劳动诠释着他们对梦想和责任的坚守。
为了种出优质香菇,夫妻俩从早到晚钻进大棚仔细琢磨,种植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便查资料、找书籍,咨询技术专家。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熟练掌握了制棒、灭菌、接种、发菌、喷水等香菇种植的全套技术。第一年销售额就达60万元左右,纯利润近30万,带动了10户农村留守妇女在该合作社就业,其中有2户是贫困户。
2017年,合作社又流转了40多亩土地用于基地扩建,建起了30多个香菇发菌、种植大棚,建设了800平方米生产车间和200平方米展示厅,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合作社生产香菇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夫妻俩还充分利用产业扶贫政策,申请了“多彩田园”示范基地。
吴霞利用网络直播推销香菇
随着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的不断完善,合作社的香菇生产能力节节攀升,夫妻俩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帮助广大村民和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2017年以来,合作社通过“到户增收”项目帮扶了104户贫困户,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到户增收分红9万多元;通过星级创建,为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发放了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就业工资5万多元;通过产业扶贫和20户贫困户签订了企业带贫协议,每年发放固定分红4000元,累计发放分红近17万元。
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合作社不断完善帮扶形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方面,对初入社的贫困户采取“合作社搭台,社员唱戏”的模式,即合作社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如土地流转、大棚和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然后交由贫困社员经营使用,减少贫困社员的前期投入,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免费为种植户提供香菇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并与贫困户签订香菇和木耳购销合同,为贫困户代储代销香菇和木耳,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夫妻俩贡献突出,王恒军获得“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信阳市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称号,吴霞获得信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合作社被评为“河南省巧媳妇示范基地”“市级示范合作社”。
谈起今后的打算,王恒军、吴霞夫妇二人充满信心的说:“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息县乃至信阳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