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游河乡高台村是省级贫困村和艾滋病重点防治村。自2015年以来,在派驻单位河南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书记魏乐乐同志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一起,强根基、抓发展、办实事,引领高台村走上支部凝聚力强、产业发展快、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新路子。

       当好领头雁,树牢支部“硬牌子”。才到村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组织活动开展不力,村班子威信不高。他抓住问题根源,坚持实施党组织提档、党员提质行动,从根本上扭转困局。建强支部,有一个好班子是关键。他瞄准重点对象,逐户走访考察村里致富能人、毕业大学生、复退军人,把2名有奉献意识、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吸纳进村后备干部队伍,结合2018年“两委”换届,推选进村班子,并选齐配强了 20个村民组组长。为了激活村班子和党员队伍,他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不断丰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并创新开展了“双述双评双亮”活动。即:班子成员年初述目标、年底述结果,接受党员评议、群众评议;党员长年佩戴党徽亮身份,党员家庭挂牌亮形象。在经常的思想引领、组织熏陶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激发,1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主动结对帮扶41户贫困户,5名外出创业成功党员返乡,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带动2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每年增收100多万元。

       走好产业路,充实集体“钱袋子”。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高台村脱贫致富的“短板”,为了摘掉“空壳村”的帽子,魏乐乐对全村的“三资”和村民收入情况进行详细摸底。他经过深思熟虑,按照“产权明晰,市场运作,分红保底,协议带贫,收益惠民”的思路,用活用好省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建立400㎡的发展基地,平整荒山300多亩,种植2.1万棵花椒、2万棵油茶和5000棵桃树、梨树,产权归集体所有,合作社负责运营管理,收益与村集体四六分成,运营2年来,已为村集体创收33.6万元。

       同时,他着眼莲藕种植加工、林果茶、优质水稻、花木苗圃、菌菇种植、龙虾养殖6个产业,吸引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立9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主导搭建1个电商平台,打造高台村“691”产业格局,将全村的农业生产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极大提升了产业扶贫带动力。截至目前,9个合作社共流转土地和荒山2780亩,提供务工岗位200多个,每年带动含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就业9000余人次,支付劳动报酬100多万元,并与17户贫困户签订土地流转和带贫用工协议,每年带动贫困户增收20多万元。    

       办好公正事,把准治理“新路子”。魏乐乐深知,赢得群众信赖,发动群众参与,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他秉持一颗公心,实行“三化”工作法,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坚持推进议事规则程序化,充分保证全村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所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危房改造、贫困户识别退出等重大决策,均严格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民主表决不过半的,顺应民意完善方案,坚决不贸然推进;他坚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每项集体决策,都积极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在文化广场和各村组入口设立22个便民公告栏,把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到群众家门口,接受全方位监督;他坚持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严格要求村干部认真执行轮流值班、首问负责、接访回访等制度,特别是对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众,一律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主动定期上门告知村里的大小事务,并提供代办、清洁等各项服务。“三化”工作法推进了阳光村务,实现了阳光惠民,群众的心气儿顺了,村干部说话群众信得过、愿意听了。如今,党群齐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氛围在高台蔚然成风。

       做好贴心人,聚力民生“好日子”。三年多来,魏乐乐吃在高台,住在高台,把高台群众当成家人,把高台村当作第二故乡。为改善家乡人居环境,他多方协调资金21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18.81公里,整修水塘27口,安装太阳能路灯241盏,对全村进行电网改造,在全村栽种果树3万多棵、栾树3000棵、枫树300棵,修建封闭式垃圾池10个,购置发放垃圾桶300多个,并安排专人定期清理,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保障家人生活便捷安全,他积极实施互联网全覆盖工程,在全村20个村民组全部通宽带,重点位置安装监控摄像头66处,对全村754户实施饮水安全改造,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他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艾滋病户等510多户,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18.6万元,发动社会公益力量设立高台村贫困学生救助基金,累计资助43名困难学生21.5万元。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