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貌,他却用一年多的时间成为村“两委”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致富的“引路者”、幸福生活的“铸造者”,他就是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驻新县苏河镇朱店村第一书记曹键。
自2017年11月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坚持用心用情走访群众,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用心用情带领村“两委”,从建强基层党组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着手,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干实事,树立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充分认可。
热衷学习,吃透政策察民情。到村工作以后,为吃透村情民情,曹键立即扑下身子对全村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学习,迅速掌握了本村的村情民情,同时,将所掌握的情况汇编成册,形成了《朱店村村情概况》,为开展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要求,扎实开展“双学双深入”活动,在开展走访群众和其他工作之余,坚持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理论知识和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等方面政策资料,并积极主动向村“两委”、老党员、老村干部和群众请教。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仅仅半年多时间,就写了近二十本、4000余页工作日志和学习笔记。
乐于思考,探索党建工作法。在充分调研,摸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曹键创新提出朱店村“12345”党建工作法。提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抓住加强支部场所阵地建设和发挥支部阵地引领作用两个重点;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项任务;打造朱店大湾美丽乡村示范点区域,郭冲、砖瓦窑传统村落区域,徐洼、高山岗省界区域,老畈老洼基地区域等四个区域;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村民主体、生态保护、全面小康五项基本原则。通过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成果巩固、促集体经济发展、促党群干群联系、促社会和谐稳定、促乡村振兴实施的 “一抓五促”活动,使党建成为脱贫成果巩固的“稳固剂”、 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引领干部行动的“指挥棒”、社会和谐稳定的“刻度表”、全面小康社会的“指路灯”。
为促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他借鉴我党在大革命时期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做法,在全镇率先创办了朱店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充分发挥讲习所开展党群活动、民主管理、科技培训、信息交流和文化宣传等活动,发挥党组织主阵地作用,打造党员经常性受教育平台,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议事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集中学习培训等。2018年讲习所创办以来,成功举办了十余场宣讲活动,累计培训人数三百余人次。
古道热肠,扶贫路上倾真情。“真是太感谢你了,曹书记,给你添麻烦了。这次不是有你的帮助,我的病不可能这么顺利接受治疗。”新县苏河镇朱店村村委委员朱从利感激地说道。
2018年6月中旬,正值新县迎接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机构评估期间,苏河镇朱店村村委委员朱从利腿部突然开始疼痛,走路十分困难。6月21日,朱从利的腿部疼痛持续了十数日,发展到无法下床走动的程度,驻村第一书记曹键考虑到朱从利行动不便,且儿子远在福建省务工,立即开车带朱从利到信阳市中心医院就医。为了让朱从利尽快得到医治,他利用个人关系,帮助其找到信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就诊。考虑到有语言障碍,他亲自前往窗口帮助他办理了住院手术。从住院开始,他每天与主治医生联系,沟通检查情况和治疗方案。在手术当天,他一直呆在医院,直至手术顺利结束才安心离开。出院当天,他又到医院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开车将他送回家中。
贫困户朱从德夫妇膝下无子,四个姑娘都已出嫁,在走访的时候,他发现老人的卧室房顶的横梁有断裂的迹象,立即建议进行危房改造。朱从德夫妇认为无关紧要,而且二人年事已高,也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就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他立即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申请危房改造项目,并与村干部一起找来施工队将房子进行危房改造。朱从德夫妇说:“如果没有曹书记的帮忙,我们老两口还住在危房之中,现在住在新房里安心多了”。
做大产业,富民强村促发展。为努力加快强村富民的步伐,他积极与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在现有农业发展基础上,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致富之道。
他用心帮助新县致远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积极与河南聚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联系,吸引该公司继续加大对中药材基地建设投入。苏河镇朱店村红豆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处于瓶颈期,通过实地查看,仔细分析,他主动帮助该合作社出谋划策,新建了红豆杉扶贫车间,以红豆杉为原料,生产加工红豆杉长寿枕、红豆杉茶叶、红豆杉养身粉、红豆杉保健酒等,拉长产业链条。为帮助该合作社尽快做好相关产品的开发,他前后多次到光山县联系对接红豆杉长寿枕加工承接商,帮助合作社拉长产业链。同时,他积极思索,策划编制了《南国生态度假山庄建设策划方案》,帮助该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扩宽产业链条。
如今,朱店村拥有1000余亩以芍药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和1200余亩的红豆杉基地,带动了本村150户500人,通过股金分红、土地租金、务工等方式实现了增收,占本村总人口的31.91%。群众得以就近就地就业,每年两大合作社支付给群众的劳动报酬在40万元以上。朱店村也因此被新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发展红旗党支部”。
苦干实干,贫困山村展新颜。他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话,“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年多来,他走遍村中的每个角落、访遍村中的每个困难群众,用苦干和实干使朱店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店村从拥有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16人贫困人口到2018年底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从省道339至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和村内公共区域种满了紫荆、冬青、红叶石楠、海棠等绿化树种,实现了道路两侧及公共区域绿化全覆盖;65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群众集中居住路段,亮化覆盖率从不足20%,提高到90%以上,极大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老村部成功改建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朱店村郭冲传统村落顺利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规划编制,获得了180万元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传承传统文化得以顺利实施;与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坚持开展“清洁庭院·幸福家园”活动,同时,与村“两委”一起加强公益性岗位、环卫工管理,划分责任区域,厘清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和环卫工的作用,使该村整体环境卫生持续向好……
曹键始终认为,带得走的都是过往云烟,只有留下来的才是永恒的财富。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他就是这样一位踏实肯干、用真心、真情、实干在大别山脚下抒写人生诗篇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