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我眼中的第一书记”征文活动,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以餮读者。今天推出第二篇《“雪松村”里一棵“松”》。
“雪松村”里一棵“松”
认识驻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第一书记宋强,源于今年春季一次走基层的采访。
春日里的朱前楼村,美丽的田野,翠绿的雪松,缤纷绽放的格桑花,无时无刻不向人招手。
采访时,宋强正在从贫困户张灿奎家走访归来的路上,一名村干部将我带到村部,为我倒了杯茶水。无意间,看到宋强办公桌上的一本驻村日记,扉页上写着现代诗人艾青所作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杯水喝完,舟车疲惫感尽消,村干部向我介绍起这位市务工办派驻他们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底到现在,宋书记把爱奉献在这里,令我们村嬗变为极富发展潜力的美丽乡村。在我们眼里,他有血性、有激情、有担当、有拼劲,就像一棵苍劲挺拔的雪松。”
本以为是几句客套话,没曾想听到他的描述,我顿时来了精神,唏嘘不已。因为,这次采访的主题便是张里乡的雪松产业,而村干部又说宋书记像一棵松,巧也不巧?
正拿出笔和本准备记下村干部的话,宋强回来了。眼前的宋强,质朴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气神。来不及落座,宋强便领着我沿着村部门前的道路观看了他们的“杰作”。
“振兴路”家家户户都是两层小楼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景观路”两排杨树成荫美观大方,“美丽路”两侧格桑花开五彩缤纷,“雪松路”旁千亩雪松长势正旺……四条扶贫道路纵横交错于村子里,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呈现在我眼前。
以前的村子是什么样?面对我的疑问,宋强打开了话匣子。
2017年11月,应宋强申请,信阳市务工服务办公室选派了宋强去往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驻村。去村里的前一晚,宋强的爱人担心得一宿没睡,宋强却激动得一宿没合眼。
算上这回,宋强已经是第三次驻村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他深知:乡村美丽了,不愁致富无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信阳多个乡村开着美丽的格桑花,一段时间里,宋强每日用脚步丈量着朱前楼村。经过观察,宋强确定了适合种格桑花的道路,接着便带着村民们一起播撒花种,没多久,格桑花开满村主干道两侧。
宋强对于产业致富建设的构想,吸引了村里的成功企业家朱树巍前来投资。起初的600多亩雪松种植基地,如今已有3200亩,65户贫困户262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在宋强的帮助下,帮扶单位信阳市务工服务办公室为雪松基地打了机井,他又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为村里修了430米的“雪松路”,便于雪松的运输。
村里党员朱树巍投资800万,成立林苑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村支书马治文带领32人整治污水塘拉走垃圾42车;入党积极分子马耀明主动承担爱心之家的所有工作……自去年初以来,朱前楼村干事创业的劲头,已经成为张里乡党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最令我满意的是,村里的大事我们群众有发言权,赶上重大事项,我们说了算。”在采访中,对于村里一年多的变化,村支书马治文感动地说。
贫困户张灿奎也向我表示他的颇深感触:“他是踏实肯干的好干部,每天跟着我们一起修路,我们都把他当自家人,家长里短的都和他商量,他帮助我申请小额贷款养鸭致富,帮助我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儿子申请了低保,在扶贫政策帮助下,解决了巨大的经济负债。”
2018年7月1日,朱前楼村被张里乡表彰为“优秀村委会”,在全县综合考评中跨入红旗村行列,全乡综合排名第一名。据马治文描述,捧回奖状的那天下午,宋强一进村部,面对的是大家的热烈的鼓掌和满脸的笑容,湿了眼眶。
由于工作突出,宋强获得单位评选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同时,被张里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去年国庆节前夕,淮滨县委书记曾辉一行领导视察朱前楼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面对领导,宋强自豪地说道:“我们朱前楼村正在由党建后进村向先进迈进,正在由贫困向富裕迈进,正在向美丽乡村迈进。”
“儿子,你在上海海洋大学学习很辛苦,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咱俩共同进步,再苦再累也是高兴的,我一定要让村民变得幸福”。在与儿子的一次通信中,宋强这样写道。
去年初的一个雨天,宋强来到贫困户葛培明家中。看到被贫困桎梏的家庭,再看看葛培明87岁的老母亲和智力有缺陷的妻子,宋强心情沉重。那天,宋强是含着泪与葛培明道别的。
此后,宋强平均每星期至少要去葛培明家两次,一段时间里,葛培明家危房被进行了改造,他也被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葛培明家中智障的妻子做了残疾等级鉴定,一家人很快摆脱了贫困。
宋强说,面对葛培明,是他驻村后第一次流泪,而面对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务工服务办公室办主任胡全增,是他第二次流泪。
去年有一次,胡全增来到村里检查帮扶工作。在听完宋强对村里工作的汇报后,胡全增对宋强所做工作大力赞扬,并当即承诺要申请拨付15万元,用于村部党建、爱心超市、道路维修等。那天,胡全增主任拉着宋强的手说:“组织相信你、支持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宋强听完激动的一句话没说,连连点头。
2018年6月,宋强参加了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在学习班一次发言上,宋强以《美丽不怕村偏远》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在扶贫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得到省、市组织部驻村办领导的关注。在信阳市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宋强受到市领导大力表扬。
熟悉宋强的朋友都知道,他家在市内,却远在淮滨一个小乡村里驻村,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言而喻。用宋强的话说,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晚上睡觉前想想一天干了什么,明天需要干什么,甚至夜晚做梦都是村里的工作。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对村庄发展的期望,我想家也想你们,但村里需要我。真惭愧,我现在很少梦见你和你妈妈了……”近期,宋强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累,但我充实快乐着。我们在村里创办成立了淮滨雪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一步,我们会把雪松产业做大做强,振兴这个美丽的乡村,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你青翠挺拔,你英姿飒爽,你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你墨守平凡……”诚如信阳市著名作曲家王森为张里乡党委书记陈辉、宋强创作的歌曲《张里雪松》唱得那样,宋强像一棵雪松,有着四季翠绿的枝叶,有着坚不可摧的毅力,有着英俊挺拔的身姿,有着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也激励着身边每个人奋斗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