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帮扶 真心为民
光山县南向店乡黄畈村支部书记 叶继勋
2017年11月,县教体局干部李菠到我们南向店乡黄畈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我们已经共事近三年了,我对他也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李书记是个真干事的人!我们黄畈村共有23个村民组,770户,总人口3255人。耕地面积1666亩,林地面积3000亩,水域面积200亩。2017年11月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4户1072人。李书记才来没多久,就搞清了村情,他深入走访了全村贫困户,还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组长会议,对全村低保、五保、贫困户等信息,按政策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村务,对有争议、不实的、漏评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现场评议,让村民敢于提意见、说真话,直到没有意见。不仅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更让大家都认识到脱贫是脱真贫、真脱贫。
三年来,李书记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甩开膀子带头干,倾心倾力帮扶黄畈,先后争取帮扶单位县教体局的帮扶资金27.6万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50万,硬化了村组公路12公里,实现水泥路组组通;新改造坑塘24口,新修公厕5个,整村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建村文化广场1个,安装村组太阳能路灯58盏,危房改造30户,易地搬迁14户,解决了临街7个村民组多年来的自来水未入户的难题;还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2019年2月,河南省第三方评估黄畈村实现了“双零”目标,问题零反馈、信访零干扰,把一个重点信访村建成农村基层党建先进村和脱贫攻坚典型村,实现了高质量脱贫。由于成绩突出,各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李书记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标兵、光山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光山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书记是个路子足的人!他开展各项工作都很有思路、很有想法,一些高招妙招信手拈来,攻克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取得了实效。在决战脱贫的时候,李书记组织全体帮扶人按照“四个不变”“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帮扶走访活动,坚持一周一走访,通过帮贫困户打扫卫生、办理慢性病卡、申报“雨露计划”、办理六道保障线等小事实事,有效地拉近了干群距离、升温了干群感情。又组织党员开展“话脱贫、促提升、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党员到王大湾会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劲,凝聚了攻坚合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李书记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今年上半年,他带着我们多次拜访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筹措资金55万元,拓宽了宋洼村民组至村卫生室、孔洼村民组至卢老湾村民组的村级公路,4.5米的路基扩至7米;新修了魏湾、后黄畈两村民组大塘4口;春季植树5千余棵,我们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大大提升。他还引导培训群众大力实施“多彩田园”种养殖,2019年全村11户贫困户发展稻虾共作,16户发展龙虾养殖,12户发展粉条、挂面等特色产业,新培育5家专业合作社、2户茶叶加工厂,带领全村人走出一条产业致富的路子。
对村里的一些疑难杂症,他也思路清晰、方法有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村里一名非贫困户叶希武,多年来上访不断,不是给县主要领导写信,就是打市长热线。李书记了解后,多次与他谈心,知道他女儿在外上大学,儿子和儿媳离婚、2个孙女户口都没上,李书记一边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政策,一边帮他女儿申请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又和乡分管扶贫的副乡长一起帮其两个孙女上了户口。如今的叶希武变了,专心致志从事龙虾养殖发家致富。李书记常说,扶贫先扶志,帮扶是短暂的,不论是驻村第一书记,还是帮扶责任人,要帮助群众把根儿上的问题解决好,把自己的真情和爱心留在战斗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李书记是个有情怀的人!饱含真情常牵挂,群众家中遇到紧急事情,李书记总是随叫随到,竭力为大家排忧解难。2018年的一场大雪,叶洼村民组贫困户吴德志投资几十万的养猪场被大雪压塌,几十头准备年前出栏的肥猪面临危险,得知消息后,李书记和我踏着厚厚的积雪第一时间出现在养猪场帮他想办法。当吴德志看到我们时,什么话也没说,几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是感动,是一个驻村第一书记带着党的温暖,送去最大的鼓励!当年他养小龙虾和土猪土鸡风生水起,主动带动贫困户6户,并且为村的公益性事业出力献策。贫困户文霞几年前丈夫去世,家庭困难,但她人穷志不穷,一直想从事茶叶制作,苦于没有资金,李书记帮助她申报了小额贷款,引进设备,成立万家茶叶加工厂,收购本地茶叶,组织本村村民20多人到外地采茶,加工后的产品远销山东,2018年一年就收回投资成本,逢人就说是李书记就是她的大贵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帮助。
2019年春节,李书记和村“两委”一起去给贫困户拜年,当我们离开喻湾村民组贫困户熊复珍家时,村民们向我们热烈的鼓掌,乡亲们虽然不会说豪言壮语,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的心情,我们做对了,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党和组织的嘱托。就像李书记平时告诫大家说的那样: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只要能让群众脱贫致富,我们吃些苦、留点汗又算上什么呢。群众心里有杆秤,只要我们对他们好,真心换真心,自然而然就会干群一心、鱼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