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我眼中的第一书记”征文活动,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以餮读者。今天推出第五篇《这个第一书记,我们不答应》。

  这个第一书记,我们不答应

  平桥区王岗乡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洋

  “这个第一书记,我们不答应!”初看这句话,你肯定在猜想这是个什么样的第一书记,怎么大家就都不答应了?!你也无法和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全能书记”“卖瓜书记”联系到一起,但当你见到这位皮肤晒得黝黑,身高一米八零的“眼镜儿”,走过他的足迹、听过他的故事,就会不禁肃然起敬,为他点赞!

  记得那是2017年11月初,我们在村部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叫邱琳的驻村第一书记,初见这个从区食药监局过来穿着制服的大个子,给人的感觉很踏实,可他能为我们村和村民做些啥呢?大家心里还真是没底。但是之后的一件事,算是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

  2018年元月,邱书记还在忙着熟悉政策、整理档案,一场突降的大雪着实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连续多日的降雪和低温天气,通村道路结冰被封,积雪不断增厚,在这关键时刻,他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指挥在前,战斗一线。为了防止暴雪毁屋伤人,保障贫困户有粮食裹腹、有衣物御寒,他冒雪驱车到出村的路口拉回了抗灾的衣被和救济的应急食品;每天天一亮,他就和村干部带上干粮、背上救济物资,到相对偏远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家中走访调查。此时五保户家中生活情况和他住村部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风雪堵门、水暖不足、保障困难……在这无助的时候,他们看到邱书记和村干部踏着齐膝深的大雪,背着两双可以轮换的鞋,艰难的将衣被、方便面送到家中时,他们更多的震惊,口中最多的就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感谢共产党,感谢邱书记!”

  在邱书记的带领下,村支两委在灾害天气面前,没有退缩、没有畏步,大家齐心协力遍访了全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疏通了封了近半月道路,排查了全村的受灾情况,拉近了干群关系,也拉近了他和贫困户之间的距离。从此,贫困户们都拿他当家人,当自己人,大事小情都会找他反映、找他商量!

  随着邱书记工作的不断深入,如果你想在村部里见到他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不是揣着笔记本在农户家走访拉家常,就是在田间地头和种植户攀谈,寻找规划适合种养植的项目。他带领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到湖北、安徽等地学习借鉴,到周边发展较好的乡镇、村组“取经学道”。回来后,经大家反复讨论,提出了“加强党建增强班子、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发展农业综合实体”的发展思路,拟定了山头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月月小变化,四季大变样”的发展之路。

  “要发展、要修路;要通车、靠项目”。道路硬化不足,通组道路行车艰难,甚至连个像样的文化活动广场都没有。邱书记是记在心头、忙在脚下,先后到区食药局、区扶贫办、区交通局汇报工作、争取项目。2018年5月,第一条贯穿山头村3个村民组,连接平桥和桐柏的3.2公里“主干道”顺利通车,山头村的基础建设驶上了快车道,新修彭湾1.2公里村组路、刘新1公里村组路,打造了南北两条循环路,东西两条县域连接路,山头村半小时环形路,今年6月彻底实现了全境村组通车道路硬化和新铺。建成5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节律健身操、暑期电影档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新修“爱心书屋”成了留守儿童的好去处;全区首批“爱心超市”试点村,也成了全乡的样板。

  之前,我们村水利设施不足,农业生产难保障,没有一条水渠,没有一座水库,仅有的3343亩耕地只能依靠零星分布的坑塘望天收水。邱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实地走访调研,摸清了全村塘堰分布情况和蓄水情况,多次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和申请,2018年和2019年通过土地整理和补充耕地项目,先后新修和改造了塘堰38口,小型水库2座,申报了3公里水渠。这些水利工程的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头村的农业生产用水,为水产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活力和造血能力,不是一句空话,确实一件需要群策群力的大事情。村里多年来,守着10平方公里的山林、塘堰、房产却没有丁点儿集体经济收入,他多次召开村支委会、党员代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协商,集思广益,但是收效甚微;虽然收回了一些固定资产,却没有收益,他只好另辟蹊径。他先后找到帮扶单位和乡党委、政府,订方案谈想法,有时为了取得各方支持,甚至拿着准备厚厚的一沓材料一位一位的谈,可以算是苦口婆心。终于,他的“投资入股村企业、集体分红获收益、吸纳贫困户创收”的方案获得多方支持,先后注资近80万元到村企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五万元保底收入。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支两委腰包也鼓了,开展工作腰杆也硬了,慰问党员也不再仅仅是“茶话会”,带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也不再是口头表扬了,大家都能从集体经济的红利中得到看的到、摸得着的“表扬”了!

  2018年1月,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嫣然农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合作社,但是偏僻的地理位置和闭塞的信息渠道制约了企业发展,眼看着合作社饲养的走地鸡、草鸡蛋,公司收购的大西瓜、灯笼椒,不是卖不上价格,就是窝在地里干着急,一度使我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他不断鼓励我、引导我,带我访遍了周边乡镇成功的乡村新型农业综合体,通过他们的讲解和鲜活的致富经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为了打开市场,他带领我主动寻找客户,炎炎夏季,我们经常是带着图文资料和农产品,一家家的跑、一户户的谈,即便是车上带着作为样品的西瓜,他也舍不得吃,还说“咱们大老远把优势农货带出来,可不是为了咱们方便,是为了更好的销售!”就这样,我们把灯笼椒签成了订单种植,把鸡卖进了机关食堂,把西瓜卖到了大型连锁商超,甚至合作社的西瓜还作为区委、区政府建军九十二周年的慰问品送给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军营里,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他的帮助下,我做到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的两家企业不仅仅对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扶贫叠加覆盖,还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田地入股、劳动薪酬、注资分红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在民生问题上,老支书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只有邱书记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贫困户还是一般村民,只要他发现或是找到他,他都会想方设法在政策范围内帮扶他们。贫困户肖德兵两口智力较低,甚至几次在乡里组织的评残鉴定上门服务,均因他们找错地方或记混时间而未能鉴定上,他同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区残联和市六院,亲自开车把两口带到医院,找到院长和鉴定专家说明情况,专家破例为他夫妻两口召开了一次评审会议并顺利通过,也解决了他两口多年的难题;非贫困户朱恩华子女常年在外,身边无人照顾,他甚至多次开车带着到区、乡参加鉴定,最终也通过了评残鉴定!记得有位领导说过“小邱,是个有情怀的第一书记!”这句话,我甚是认同。

  回顾邱书记驻村这三个年头,他的驻村工作是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他的工作态度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他的情怀是党在心中、心中有民!乡领导说过:有邱琳这样的好书记在山头,在百姓身边,我们放心,组织放心!无论是市、区、乡检查还是暗访,无论是调查还是观摩,看到邱书记能长期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成效显著,都对他称赞有加!鉴于他的勤恳、务实工作,他还获得“信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章”、被评为“平桥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在邱书记走过的山头村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土都留下了他厚实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村民们从最早的“这个第一书记来干啥”,到“这个书记是个干事儿的书记”,到现在的“这个小邱琳要是没我们同意走喽,我们可不答应”!

  是的,“村民不答应”——这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相信,山头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邱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开辟更美好更壮丽的新篇章!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