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我眼中的第一书记”征文活动,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以餮读者。今天推出第七篇《距离60公里》。

  距离60公里

  罗山县何家冲村第一书记陈严妻子吕枫

  60公里,是家和他的距离,开车需50分钟。

  2017年11月,我的丈夫陈严被市纪委监委派驻到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我们的大儿子上一年级,小儿子刚上幼儿园,生活的重担一下就压在了我身上,身边所有人都劝我把他留下,但因为理解,所以选择了支持。我深深地知道,“梦想”对男人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为伟大事业砥砺前行,践行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也深深地知道,在丈夫“追梦”的路上,妻子的支持与陪伴有多么重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他仅仅离家2个月的时候,老天就给了我们一份严酷的考验。2018年1月,信阳遇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雪,我也忙的昏天暗地,连续一周加班回不了家,公公婆婆为了撑起这个家,草草地收拾了衣物就来到家里帮忙。可还没松口气,随之而来的流感爆发,两个儿子轮番感冒高烧,小儿子一度烧到近40度,我的心揪着疼,这中间的艰难和泪水,只有自己独自承担。但是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的丈夫坚守在抗击雪灾的第一线,正在和村里的干部群众没日没夜地奋战。连日暴雪,整个铁铺镇都处于封路停水停电的状态,只有晚上才能打一个电话。丈夫每天要和村里干部一起挨个走访村民组,到每一户群众家中查看房屋安全和御寒情况,查看过冬粮食柴火储备。他给我讲,贫困户何发龙因精神有病症,生活不能自理,急需御寒棉被,他们顶着寒风,迈着过膝的积雪,走了二十多里路,才把棉被送到他的家中,解了燃眉之急。还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他深夜发了一张走破了洞的袜子图片给我,并笑称这是今年的新款,我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但是因为理解,我也选择了隐瞒,只说家里一切都好,你就安心工作吧,因为我知道手机那头一定是疲惫不堪但强忍着笑的脸。

  就这样,转眼间已经快2年,大儿子即将上3年级,小儿子幼儿园就要毕业。我也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自动切换成一个超人妈妈,接送孩子的时候总会有人好心地问起:“为什么没见过你老公来接孩子?”我的回答永远是:“他在上班。”丈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我忙完这段,我就好好陪陪你们。”我知道他是个诚信的人,可到现在,他依旧很忙。有段时间,我觉得人生跌落谷底,却连喘息和质疑的机会都没有,所有的埋怨来不及发泄,就被淹没在日复一日永无止境的家务和带娃中,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工作的支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没有牺牲,没有付出,怎能实现从“打好”到“打赢”。

  关于何家冲村的脱贫攻坚新闻我都从报道中找来:罗山县今年顺利退出贫困县,何家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311人,只剩下8户1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仅为0.74%,群众满意率达97%,而且,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亮点接受了第三方评估。何家冲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被省、市媒体报道10余次,陈润儿省长、孔昌生部长先后到村调研,看着他做的这些事情,我明白“脱贫攻坚”绝不是一句口号,我也感受到了他的欣喜和自豪。

  当我带着孩子第一次踏上那方红色的土地,来到何氏祠里、银杏树下,这是“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的万里长征启程的地方;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79%,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红绿资源交相辉映,绘就出生态文明新画卷,这是一块幸福的宝地。何家冲村的乡亲们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在92岁老支书王传伟的家里,老人高兴地把我的小儿子抱在怀里,给他们讲红二十五军的故事时,我能感受到丈夫与这个村子已经融为一体……

  作为第一书记的家属,我知道,当我丈夫出发的时候,我和孩子也已上路。我清晰记得,他给我描述何家冲未来的宏伟蓝图,在那里能够看红看绿看蓝天、品山品水品毛尖,使何家冲村美丽富饶起来,让我们的后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我心里也有句话一直想对他说:“这段征途,我虽未与你并肩,但始终在你身旁。因为有你,一生荣耀!”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