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我眼中的第一书记”征文活动,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以餮读者。今天推出第九篇: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记市中心医院派驻庞湾社区第一书记汪沛。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

  市发改委人事科副科长 刘雨青

  从城里来,到村里去。从不被认可,到深受爱戴。两年来,汪沛带着组织的期望,单位的嘱托,奔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勤学习、访民情、勇担当,在社区支书及“两委干部”的悉心帮助和积极配合以及县委县政府、谯楼办事处和帮扶单位市中心医院、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推出“旅游+生态+种植”的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发展模式,向着目标奋进。

  舍小家为大家,只因心中有梦

  城市的愿景,离农村有多远?

  贫困的道路,离致富有多长?

  如果放在两年前,“80后”汪沛或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是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两年多时间,他的理想更加坚定:只要朝着目标努力,梦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这位来自我市唯一的三甲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质量控制科的副科长,2017年,他主动提出申请,毅然接下扶贫重任。

  汪沛同志的父亲和母亲是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一线奉献了一辈子,他的父亲2011年因患肺部B细胞淋巴瘤,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术后进行化疗,身体异常虚弱。当得知他要去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时,却坚定地对他说:“去吧,我们老一辈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的苦,组织让你去帮扶,就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做出点成绩,家里的事,不要挂怀。”听了父亲这番话,他怀着不一样的情愫和心中的抱负,带着支援农村的热情和对脱贫致富的思考,离开了温暖的家和刚刚上小学的女儿,来到息县谯楼乡庞湾社区当起了“第一书记”。

  每日走村串户,感受“基层冷暖”

  庞湾社区距离息县县城10公里,三面淮河环绕,受自然条件限制,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到庞湾社区,虽然豪情万丈,但没想到,第一次入户走访,就被泼了冷水。

  “是市里派下来的干部啊,有啥事么?”“我一个女的,村里的事不清楚,你问别人吧。”看到手里拿着小本子、身旁有村干部陪同的年轻干部,一位60多岁的妇女神情紧张,没聊几句直接下了逐客令。接下来的走访中,更是遇到一些来自于贫困户的质疑:“你是来镀金的吧?”“整天满村瞎转悠,一看就没啥钱,咋带我们致富?”

  贫困的现状,涣散的民心,深深地触动着汪沛同志的心,他想着,既然来了,就要扎下根去。一次上门不成,就两趟、三趟……贫困户不配合,他就先到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社区的建设意见和发展思路。入村的第一个月,他走访摸排了庞湾的每一个角落,646户2351人,村情民意也基本摸清吃透。

  2017年冬季的两场大雪,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他坚持每天踩着厚厚的积雪实地查看住房安全,得知90余岁刘树成老两口居住的房屋出现裂缝,带领村干部为其清扫屋顶积雪,并申请资金,对其居住的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刘树成92岁的妻子紧紧的握着他的双手激动的说:“孩子,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啊!”

  感情体现立场。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在农村的摸爬滚打中,汪沛眼中的贫困户也渐渐鲜活起来:是盼着儿子打工挣钱回家的老张家,是盼着风调雨顺年底庄稼丰收的老李家,是养些家禽赚几个钱换盒烟抽的老王家。虽然每个村民都有自家的小算盘,但对于扶贫干部,他们心里有杆秤。

  应该怎么干,才能取得实效?

  庞湾社区生态环境优美,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悉明代时期,庞湾群众依山水地势开田园,虽经屡次战乱,依然在此生产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汪沛同志带领社区“两委”干部,发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充分整合农业、水利、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建设资金4370多万元,实施了通村公路、社区服务中心、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工程,把水泥石板路修到了每户群众家门口,2018年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为社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2盏,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凝聚合力。他积极与帮扶单位和县文广新局联系,经常性地组织以开展生态村建设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和各类培训教育,组织社区群众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形成了广大群众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收获民心。他积极配合谯楼街道党工委集中党建力量,实行分类治理:2018年五月顺利实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实行全体社区群众参与普选;在社区大力推动“阳光居务”工程,实行社区事务流程化管理;带领新班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将4+2工作法充分运用于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部署上。

  振兴发展。他通过帮扶单位市中心医院的联系,带领社区干部到安徽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成立集体经济公司“息县荣康农业有限公司”,种植中药材黄蜀葵花、果桑树、杭白菊、有机蔬菜合计700余亩;申报“多彩田园”项目建设扶贫工厂一座,购置烘干加工设备、农机机械若干。全力打造“淮河湾度假区”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四季花海、农业采摘园、欢乐世界主题乐园、淮河湾灯会等游乐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仅2019年春节期间及清明节期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吸纳社区群众在园区务工60余人,“旅游+种植”的模式已在庞湾社区初见成效,切实让群众尝到了家门口务工的甜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2019年国家沿淮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的发展,使庞湾社区生态建设迈向新的高度,汪沛带领庞湾社区荣康公司积极转型,种植各种林木、果木2000余亩。庞湾社区“旅游+生态+种植”产业发展模式以见雏形,正按照一带(村庄特色旅游带)、一核(村庄特色文化核)、四区(人工湿地片区、休闲旅游片区、农家体验片区、居民养老片区)的总体布局,一步步成长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乡村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村庄,向着建设国家森林小镇、淮河璀璨明珠的方向大步迈进。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第一书记”汪沛带着梦想进乡入村,以心暖心,扶起人心,庞湾社区旧貌换新颜。截止到2019年6月,庞湾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22人,其中已脱贫104户,413人,未脱贫4户9人,贫困发生率0.38%,低于河南省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低于2%的标准。一个让笔者感动的细节,是汪沛同志有一天在朋友圈晒出的行走记录,两年的时间,他在村里共行走了1333.44公里的路程,这个距离,比从信阳市步行到呼和浩特市还要远。而我市这样扎根基层、热血奉献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很多……

  组织的召唤传递红色的力量

  第一书记漫山遍野努力生长

  他们开遍广袤农村的田间地头

  绽放于老百姓热切期盼的心上

  他们平凡朴素

  却怀揣全面脱贫的时代梦想

  他们不忘初心

  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华章

(责编 :屈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