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了真实记录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感人事迹,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了“我眼中的第一书记”征文活动,现将优秀作品分期推送,以餮读者。今天推出第十一篇《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
我属猴,今年15岁,开学该读高中二年级了。我爸爸属马,已经过完53岁生日。我是在爸爸38岁那年出生的,和同学们的父亲相比,我的爸爸面相有点老。
不过,我爸爸是个老顽童,是我的好朋友,不仅对我关心的无微不至,但总是很随和,没有一点威严的样子。我的妈妈是联通兰店支局的支局长,平时工作特别忙,一年到头很少能回家。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是爸爸照顾,他陪伴我度过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2017年11月的一天,爸爸告诉我他要到乡下驻村扶贫,我颇感意外,“怎么搞的?你都五十多岁了!我妈在乡下,谁照顾我呢?我的学习谁辅导呢?还有......”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爸爸很轻松地说:“你已经13岁了,是小青年了,自己做饭没有问题!我们小区很安全,离学校很近,骑车15分钟就能到校;学习上有问题要敢于问老师,多和同学探讨”。对我的疑问,爸爸显然早有准备。就这样,我在13岁那年,初中三年级下半期,结束了少年时代,开始了小青年的“独立生活”。
长期在爸爸的照顾下生活和学习,我并没有感觉到爸爸为我做了什么。但是爸爸离开家之后,我才感觉到爸爸多么重要!我不是住校生,走读生又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天三顿饭,我只能中午做一顿,早晚就用微波炉加热中午的剩饭。做饭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竟然这么难,我很少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晚自习回到家,家里空空荡荡,没有爸妈在,家只是一个住处,少了亲切和温暖。
好在爸爸每天晚上会准时打电话回来,询问我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电话中指导我做饭,帮我筹划第二天的伙食。不仅他每天要打电话,他还要求妈妈和在西安读大学的姐姐也要经常跟我打电话。所以,爸爸驻村以后,我和家人说话的机会似乎更多了。
周六周日,爸爸如果能休息,回到家里,就会带着我逛超市,由着我尽兴购买酸奶、巧克力、水果,毫不吝啬。我知道,他心中有愧疚,他要用慷慨购物来补偿。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步入正规,我也真的适应独立生活了。
爸爸做任何事都非常投入,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高尔基的那段名言,爸爸常挂在嘴边,以至于我也耳熟能详:“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这的确是他的信条,任何艰苦的工作,他都能干得忘我投入、乐在其中。当单位领导跟他谈话,决定委派他去驻村后,爸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把它作为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机会。他说:“建党98年以来,经历了很多时期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不同的时代主题。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当下最伟大、最光荣的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投身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置身脱贫攻坚一线,实在是莫大的荣幸!一定要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要通过扎实努力工作,让人生出彩”。
爸爸驻村,真是以村为家。初到松岗村部,村部院落荒芜,杂草丛生,门窗破败,墙壁斑驳陆离。村部周边环境恶劣,一个10平方米的大粪坑和村部办公室仅仅一墙之隔,蚊蝇飞舞,粪坑散发的恶臭令人窒息。在这样的环境下,爸爸还是住下了,而且住的是离粪坑最近的那一间办公室。站在门口,距离粪坑直线距离不超过10米。一个月后,爸爸就出现了大面积皮肤过敏,他认为是水土不服,涂一涂药膏了事,硬挺着开展工作。几经拖延,出现化脓性感染,医生警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得已才转院到武汉同济医院。
不能适应环境,就得改造环境。在同济医院住院一个星期,病情得到了控制,皮肤溃疡面逐渐消失,不等彻底治愈,爸爸即要求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干部研究改善办公环境,和村民协商迁移紧邻村部的大粪坑。爸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诚恳的沟通,村民终于同意掩埋了这个要命的大粪坑,村部环境因为这个大粪坑被填埋,得到大幅度改善。
这之后的一年多里,爸爸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不断完善他在村部的这个新家。家里的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等等,渐渐地都搬到了松岗村部。的确,爸爸已经把村部当成了自己的家。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也由初中生变成了高中生。周六、周日,爸爸已经不再是回到平桥陪伴我,而是把我接到五里镇松岗村部。不过,现在的松岗村部已经办公设施齐全、生活设施齐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非常宜居。每个周六、周日,只要学校放假,我非常愿意到松岗村部,陪同爸爸驻村。
在松岗,爸爸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可以自己做饭。不过,我们更乐意每天到政府食堂吃饭。从村部到政府食堂1.5公里,我和爸爸总是骑车前往,偶尔时间宽裕时还会步行。沿途不时遇到村民,都热情和爸爸打招呼,爸爸和他们相处非常熟悉、融洽。我能感受到爸爸已经扎根松岗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个松岗村民。
爸爸做事身体力行,不爱指使别人,长期保持着“做事尽可能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的节约习惯。在松岗驻村,爸爸把这种习惯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暑假,爸爸照例把我接到了松岗村部,生活被照顾得很好,每一天都没有虚度。每天早上5:30,爸爸准时把我叫醒,我读书,爸爸开始劳动。他可以找到很多需要干的活,比如近两天他看到院子有两块地坪需要修补,就着手修补地坪。偌大一个院子,还有文化广场,从地面到墙壁,只要看到哪儿不顺眼,他就要修缮。他不会去找民工,而是自己去买水泥、沙子、石子,自己动手修补,一个人搞得热火朝天,搞得汗流浃背;一个早上没有干完,两个早上,久久为功,乐此不疲。
“勿以善小而不为”,爸爸经常这样教育我,“要勇于干小事、甘心干平凡的劳动,人人都有一个这样平实的心态,一生才能行稳致远”。
他一直用这种态度要求自己,也用这种方式影响身边的人,引导村干部。在爸爸的带动下,村干部放下了干部的架子,亲自带领贫困户打扫庭院卫生,村干部亲自动手为贫困户修房等等,劳动光荣,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念;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相信,以爸爸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他定能和其他的同志们一道,完成松岗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松岗村的振兴。(作者:平桥区五里镇松岗村第一书记汪漭女儿 汪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