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017年5月14日
  【原文】
  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若岭南帅得其人,则一边尽治,不相寇盗贼杀,无风鱼之灾、水旱疠毒之患,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故选帅常重于他镇。
  ——唐·韩愈《送郑尚书序》
  【解释】
  “舶交海中,不知其数”一句描绘的是船舶云集海上,“大舶参天,万舶争先”的繁荣景象。在唐代,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是中国与南海各国交流往来的重要通道。广州作为这条航路的起点,成为了当时各国外商的汇集地,经常有大量商船往来。韩愈在《送郑尚书序》中所写的“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即描绘的是当时广州港的繁华盛况。
  “广州通海夷道”从中国东南沿海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路之一。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唐代的很多文献典籍中都记录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情况。如诗人刘禹锡曾用“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一句来描绘当时海上丝路舳舻往来的贸易盛况,张籍也曾写过“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记下了当时各国藩舶云集港口的场面。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曾写道:“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可见,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曾促进了沿线各国的发展。习近平曾说过,“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为传承和提升古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舶交海中,不知其数”,旨在说明古丝绸之路曾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呼吁沿线各国继续“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责编 : )